本報記者 李正
氫能源作為我國新能源產業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一直受到各方的高度重視。
東方財富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A股市場氫能源概念板塊已有67家公司公布了2021年年報或業績快報。
按盈利情況來看,上述67家上市公司當中,有50家在報告期內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經利潤同比增長,增幅超過100%的有15家。其中,華誼集團(600.86%)、興發集團(580.61%)以及億華通-U(557.92%)分別位列增長幅度前三。
淳石集團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政策層面的扶持很大程度上激發了氫能賽道上企業的投資積極性,“雙碳”目標的提出進一步引爆了氫能需求。
據楊如意介紹,與鋰電產業相比,氫能源產業具有不受鋰等稀缺資源限制的特點,同時,與鋰電池相比,氫燃料電池具有長續航里程、低溫性能優越、加注時間短等優勢,比較適合長距離的重載和商用車領域,目前業內已基本形成“乘鋰商氫”的共識,氫燃料電池重卡迎來戰略窗口期。
私募排排網旗下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助理劉寸心補充表示,化石燃料制氫是我國目前的主流方式,成本較高,而成本較低的電解水制氫占比極低,未來隨著風光發電成本的下降以及技術的不斷升級,制氫成本還有較大的下降空間,有利于推動氫能源產業規模的擴大。
同時,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氫能源產業需求端的快速擴張,也在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
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已有53家氫能源概念股公布了完整的2021年年報,報告期內合計實現研發費用666.82億元,同比增長17.94%。其中,46家實現研發費用同比增長,包括吉電股份(201.76%)、蘭石重裝(191.04%)、興發集團(130.49%)等在內5家上市公司,研發費用增長幅度超過了100%。
楊如意認為,單從國內外氫燃料電池的技術對比來看,國內目前仍存在不小的追趕空間。具體來看,乘用車整車性能上國內存在一定提升空間,商用車整車性能國內外差距較小。
“隨著產業內研發投入的不斷增加,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技術將得到快速提升,規模化降本趨勢正在逐步確定,預計到2025年氫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十萬輛,整個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規模有望突破1300億元。”楊如意進一步表示,建議關注補貼政策重點強調技術突破的八大零部件領域,包括電堆、空壓機、氫泵、膜電極、雙極板、質子膜、擴散層和催化劑等細分領域,目前除了國產的質子膜和擴散層其他均實現了較大的商業化應用。
對于氫能源產業細分賽道的市場預期,北京特億陽關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供給端來看,隨著新能源發電成本的逐年降低,給可再生能源綠電制氫(電解水制氫)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而需求端未來最大的市場除了氫能源汽車產業(燃料電池為重點)以外,還有天然氣摻氫給社會用能,以緩解天然氣資源不足和我國進口依賴度較高的局面,最后,其他工業用氫替代能源的潛力也很大。
(編輯 張明富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