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丁蓉
作為下一代電池技術方向之一,固態電池吸引了新能源行業頭部企業爭相布局。此前,廣州鵬輝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輝能源”)發布公司第一代全固態產品,吸引了廣泛關注。
在24年的發展歷程中,鵬輝能源曾牢牢把握住了消費電池和儲能電池兩輪產業化機遇,這次又布局固態電池領域,公司憑何一次又一次踩中風口?
帶著這些疑問,《證券日報》記者近日來到位于廣州市番禺區的鵬輝能源總部。在公司的生產一線,記者看到,全新的電池生產設備正開足馬力、熱火朝天地生產,來自日本的客戶正在考察選品。在公司的研發一線,多個研發團隊正分頭專注進行實驗。鵬輝能源總經理甄少強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創立之初,技術創新就根植于鵬輝能源發展基因,我們始終堅持以技術為驅動,進行了完善的研發布局,不會錯過電池行業的每一個創新節點。”
組建高效研發團隊
鵬輝能源的業務始于鎳氫電池。2001年成立之初,公司憑借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地位的鎳氫電池技術,在國內市場率先推出1800mAh鎳氫電池,滿足了當時數碼相機對高容量電池需求,由此賺取創業的第一桶金。
鵬輝能源由技術專家創業起家,公司創始人夏信德1988年畢業于中南大學材料系,在公司成立的第二年,鵬輝能源就建立了國家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這也是行業內首批博士后工作站之一。20多年來,夏信德對研發保持“癡迷”,公司也建立起以工程師為核心的文化。
如何組建和培養高效研發團隊?鵬輝能源在研發上實行“賽馬機制”,從不同角度進行技術開發,向電池材料、電池結構、新型電池、檢測優化等不同方向進發,以提高研發效率和創新速度。鵬輝能源研發中心的每個研發團隊在10人以內,均由資深技術專家帶隊。
“鵬輝能源非常重視電池原材料、電池結構的基礎技術,新能源電池技術每一次迭代,其根源都是材料和結構的創新,因此我們對電池的研究采取第一性原理,而不是皮毛的創新。”甄少強表示。
扎實的、前沿的技術儲備,是鵬輝能源在每一次產業風口來臨時,都能精準把握產業機遇的根本原因。面向未來,鵬輝能源不僅布局了固態電池,同時布局的技術路線還有大圓柱電池、鈉離子電池等。
為何選擇氧化物路線?
2020年,鵬輝能源開始固態電池的研發。2024年8月份發布公司第一代全固態產品,該產品采用20Ah容量規格,引起了業界熱烈討論,不過,也有聲音質疑其能量密度并不是固態電池的最高水平。
對此,甄少強回應稱:“公司的這款產品采取的是氧化物技術路線,氧化物固態電解質離子電導率不及硫化物路線,但是為目前最接近商業化生產的固態電池技術路線,這是鵬輝能源將氧化物路線作為當下主要技術路線的原因之一。”
目前產業界對固態電池研發主要有三條路線:硫化物路線、氧化物路線和聚合物路線。其中,硫化物路線能夠實現最高的容量規格,但制造工藝上難度較大,生產時要求有干燥間的配套產線,且其電解質前驅體成本高,硫化物路線距離真正的商業化還有較長的路要走。聚合物路線雖然開發時間較早,可與氧化物和硫化物等材料復合,但目前這一技術的室溫離子電導率普遍較低。
鵬輝能源在氧化物路線和硫化物路線上都進行了布局。公司第一代全固態產品采用的氧化物路線,通過濕法涂布工藝大幅簡化流程,解決了氧化物路線固態電池的產業化技術瓶頸。在實現完全通過針刺測試,不冒煙、不起火、不爆炸等前提下,能量密度預計今年達到300Wh/kg以上,且性能將持續迭代、提升。該產品預計今年啟動中試研發并小規模生產,2026年將正式建立產線并批量生產。隨著工藝的不斷優化創新與材料的進一步降本,未來3年至5年有望做到與常規電池相同的成本。
圍繞市場需求擴產
近兩年,動力電池行業和儲能電池行業競爭激烈。以儲能電池為例,繼2023年產品價格接近腰斬之后,2024年繼續下降15%。對于行業內企業而言,常規產品利潤空間已經非常小,有的企業甚至為了維持運營進行虧本銷售。
競爭格局將如何演化?鵬輝能源的研判是,儲能行業正處于競爭激烈的洗牌期,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逐步提升,主要企業數量約為10家至15家,鵬輝能源的目標是“活下來并留在牌桌上”,成為賽道內的主要企業之一。
近一年來,鵬輝能源宣布逆勢擴產,再次引起了業界關注。公司投建產線不僅包括半固態電池產線,而且還有儲能大電芯產線、大圓柱產品、聚合物軟包電池、無人機電池等。
“鵬輝能源對于產能建設有自己的步伐。前1年至2年同行都在擴大產能,我們沒有盲目擴張,而近一年來產能的擴張是因為市場需求,例如,我們新建大圓柱產線是因為產品供不應求。而且現在投產的設備和材料成本比前幾年低,相較之下,我們認為目前是投資的好時機。”甄少強表示。
這也充分展示了鵬輝能源對行業發展和自身前景的看好。“全球新能源產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優質產能依然供應緊張,企業唯有通過創新才能持續發展壯大。鵬輝能源將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發展,始終圍繞市場需求,繼續在鋰電池、儲能解決方案和固態電池等領域進行技術突破,以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和創造新的增長點,成為世界一流的電池制造商,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力量。”甄少強表示。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