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麗
160年前,國際電信聯盟在電報的嘀嗒聲中誕生。160年后,中國電信產業在AI與算力的轟鳴聲中邁向全球頂峰。
這背后是一組震撼的數字: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5G網絡以及光纖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持續夯實。根據工信部最新數據,截至3月底,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439.5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數達2925萬個,在全國86個城市的168個小區、工廠和園區開展萬兆光網試點……
從萬兆光網到6G預研、從算力網絡到AI原生通信,中國電信產業奔騰向前,在移動通信技術演進、全光網建設、衛星通信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1ms城市算網加速落地應用,通信技術與算力、AI融合場景迭出,展現出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的蓬勃活力。
在5·17世界電信日前夕,《證券日報》記者深入江西、內蒙古等地,探尋中國電信業如何以創新為矛,以融合為盾,在數字浪潮中破局圖新。
“雙萬兆”賦能
產業煥新顏
在江西景德鎮陶溪川的陶瓷工坊里,5G-A網絡支撐的8K顯微直播讓千年瓷藝在數字世界中煥發新生。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在三寶數字文化產業基地,打造了全球首個陶瓷產業萬兆光網直播基地,實現了10Gbps下載/1Gbps上傳的超高速率,有力支撐了8K顯微教學和“數字瓷宮”文化“出海”。
“接入萬兆光網后,基地年產值突破2億元,直播等應用更為順暢。萬兆光網與5G-A的協同創新,正推動‘千年瓷都’向‘數字瓷都’轉身。”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景德鎮分公司市場經營部主任助理王玉琪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在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貴溪冶煉廠,基于萬兆骨干網的毫秒級數據采集網絡支撐,AI工業模型實現智能配料、閃速爐數模等創新應用,使裝酸效率提升75%;公司旗下德興銅礦則通過超低時延網絡實現電機車無人駕駛,生產效率提升33%。
在“雙萬兆”(無線5G-A和有線萬兆光網)加持下,千行百業正在煥發新貌,有望邁入“微秒級響應”時代。
這背后是,我國電信產業鏈正加速以“雙萬兆”技術為核心構建新一代數字基礎設施,其中,5G-A技術提供空口萬兆速率、時延壓縮等,萬兆光纖網絡打造全光底座,二者共同形成高速泛在的連接能力,并與AI技術加速融合,形成“雙萬兆+AI”,推動民生服務和行業數字化轉型,助推我國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和人工智能數字底座建設與應用邁上新臺階。
今年1月份,《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開展萬兆光網試點工作的通知》出臺,提出到2025年底,在有條件、有基礎的城市和地區,聚焦小區、工廠、園區等重點場景,開展萬兆光網試點。以試點工作為牽引,推動產業鏈各方加快協同解決目前萬兆光網落地應用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帶動我國萬兆光網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取得突破,促進構建萬兆光網成熟產業鏈和完備產業體系,有序引導萬兆光網從技術試點逐步走向部署應用。
政策驅動下,“雙萬兆”相關試點工作正在多地有序推進,一張高速網正不斷拉開。運營商也在持續升級“5G-A+萬兆光網”網絡能力,加碼5G-A商用網絡部署,在小區、工廠、園區等重點場景開展萬兆光網試點,推動網絡向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化升級演進,陸續支撐起并行直播、工業互聯、低空經濟、智能醫療等垂直應用的落地。
“2025年,中國電信關鍵技術呈現多元化發展態勢:5G-A加速規模部署,應用領域從工業向民用拓展;6G研發取得突破,太赫茲通信試驗速率突破1Tbps;低軌衛星互聯網完成星座組網;部分量子城域網投入商用等。同時,隨著網絡帶寬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行業急需加快推動‘千兆光網’向‘萬兆光網’演進。而‘雙萬兆’可以為工業4.0、元宇宙、數字孿生、高精度工業質檢等前沿應用提供確定性網絡保障。這些創新正推動電信業從連接管道向智能化數字服務生態轉型,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新動能。”中國通信工業協會副會長韓舉科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
資本涌入
商用全面提速
試點發令槍聲響起,各地加碼布局“雙萬兆”,其中,運營商與多家產業鏈上市公司成為助推建設的主力軍。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京聯通”)于近日發布全國首個“雙萬兆+AI”融合創新行動計劃,截至目前,北京聯通萬兆寬帶能力已覆蓋京城超50%的小區,預計在今年年內實現城區萬兆網絡全覆蓋,AI終端滲透率超30%。
江西持續推進光網普及提質,“江西五十鈴汽車有限公司萬兆工廠試點”等4個項目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萬兆光網試點名單。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建成了全國最大的10G PON網絡,正在實施萬兆寬帶布局。在萬兆光網升級方面,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重慶有限公司構建起了端到端的萬兆網絡能力。
此外,山東、陜西等地也均宣布加速“雙萬兆”網絡試點。
“‘雙萬兆’作為未來數字化發展的關鍵支撐,各地積極布局,市場前景廣闊,將為萬物互聯提供堅實網絡基礎。”中關村信息消費聯盟理事長項立剛認為。
“雙萬兆”的加速奔跑也在推動產業鏈發展提速。上市公司中,浙江兆龍互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加碼布局萬兆光網的布線基礎設施建設;長飛光纖光纜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光纖預制棒、光纖和光纜供應商之一,在光通信產業鏈上游占據重要地位。
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亨通光電”)以50G PON、AI等技術為利器,打造了“萬兆工廠”項目。
走進亨通光電萬兆工廠,“線纜”在記者面前全部“消失”,284個端口、64臺設備全部實現“光纖直連”。萬兆網絡支撐的在線檢測系統,讓每件產品都得到精準監測,效率大幅提升。
亨通通信產業集團總裁、亨通光電總經理張建峰表示,未來AI與萬兆光網的融合,將為工業智能決策等提供更有力的支撐。公司聯合合作方正將萬兆工廠的價值輻射到產業鏈上下游,助力制造業數智化轉型。
此外,華為、中興、vivo、小米、數聽視界等品牌也共同成立了北京聯通雙萬兆生態聯盟,將協同推進“雙萬兆”AI賦能行動的開展。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中國運營商Marketing部部長蹇颯表示,2025年“雙萬兆”產業將進入商用全面加速階段。AI賦能“雙萬兆”網絡,推動AI與業務的融合創新,為行業發展開拓新空間。
隨著企業“跑步”進入,“雙萬兆”相關產業投資規模正在急劇擴大。市場數據顯示,僅從5G-A來看,2025年中國5G-A相關投資預計達1200億元,將帶動基站、終端等產業鏈增長。萬兆光網涉及網絡設備制造、鋪設安裝、后期維護等一系列產業鏈環節,也將吸引大量的資金投入,促進相關產業發展。
構建新生態
從“用得上”到“用得好”
“雙萬兆”試點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進。業內初步統計,全國已有20余個城市啟動萬兆光網試點,并聚焦工業、園區等場景開展技術驗證。
與此同時,“雙萬兆”網絡建設正處于從試點驗證向規模商用過渡的關鍵階段,尚有較長的路要走,如何實現成本與商業模式的平衡,也是行業需要思考的難題。“萬兆設備成本是千兆網絡的3倍至5倍,而消費者對溢價接受度有限。部分中小型企業仍面臨投資回報周期長的壓力。”一位電信領域投資人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相關技術融合存在復雜性,如5G-A需同步解決3CC載波聚合、通感一體等技術協同,工業場景中OTN與TSN網絡時延差異達微秒級,影響高端制造控制精度。
在應用生態培育上,我國產業鏈亦在加速前行。“當前87%的國民經濟大類仍以千兆滿足需求,真正需要萬兆的元宇宙、遠程手術等場景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北京前沿金融監管科技研究院研究員馬超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他認為,目前需加速統一行業標準體系,并在切片管理、QoS保障等層面建立統一框架。中國信通院正在制定的《雙萬兆網絡融合架構白皮》值得期待。同時,華為等企業在青島試點的智能超表面基站已實現200米覆蓋增強,這種創新可能成為破解室內覆蓋難題的關鍵。產業鏈企業在算網一體新型架構上,也正在加速構建“邊緣AI計算+萬兆傳輸”的算力網絡模式,未來將持續探索端側AI推理與網絡切片深度耦合。
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理事長聞庫表示,算網基礎設施是城市數智化轉型的核心底座,業界需強化標準引領、技術創新和國際合作,以推動1ms城市算網發展。
“我國電信業已率先邁入‘雙萬兆’時代,不僅以全球領先的網絡基建優勢重塑數字生態,更將推動智能汽車、無人機、移動支付及智慧城市等產業及場景實現‘算網融合’的跨越式發展。‘雙萬兆+AI’可以說是中國電信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躍。”項立剛說。
項立剛認為,“雙萬兆”的“新速度”為中國電信產業帶來新機遇,每一毫秒的突破,都在為數萬億元級產業生態打開新的“時間窗口”。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歷史節點,我國電信業正以“雙萬兆”為引擎,實現從“用得上”到“用得好”、從“建網絡”到“建生態”的躍遷,持續為數字中國建設注入澎湃新動能。
00:24 | 從“產品出海”到“產業出海” 長... |
00:24 | 麥迪科技:聚焦醫療信息化 打造“... |
00:23 | 國資助力轉型成效顯著 ST目藥將摘... |
00:23 | 國產AI技術加速重構行業格局 快手... |
00:23 | 綠色能源一體化項目全面啟動 大業... |
00:23 | S佳通召開業績說明會 股改事項遭投... |
00:23 | “雙萬兆+AI”雙引擎助推 電信產業... |
00:23 | 三方面協同發力 促“雙萬兆”從試... |
00:23 | 綠茶集團五戰港股終圓夢 餐飲企業... |
00:23 | 上市公司“花式”開展股東回饋活動... |
00:20 | 私募年內平均收益率達2.52% 指數增... |
00:20 | 公募行業火速落實監管要求 首批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