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冀川
近期,智能眼鏡在消費電子市場可謂風頭正盛。從銷售端來看,618購物節期間,智能眼鏡銷量爆發式增長,不少產品宣告售罄。比如,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米”)在6月26日發布新品AI眼鏡,稱其是“面向下一代的個人智能設備”,截至記者發稿,該產品在京東平臺已售超萬件。
為了更真切地感受智能眼鏡的魅力,《證券日報》記者近期來到北京通州博士眼鏡店,一踏入店門,便看到多款智能眼鏡醒目地擺放在門店“C位”。眼鏡店銷售人員介紹,這些智能眼鏡都有適配的近視鏡片,即便是沒有配鏡需求的消費者,也會樂于購買,只為親身感受科技魅力。
智能眼鏡市場“三足鼎立”
當前,市面上主流的智能眼鏡主要分為VR(虛擬現實)眼鏡、AR/XR(增強現實/擴展現實)眼鏡和AI(人工智能)眼鏡三大類別,它們各具特色。
VR眼鏡通過顯示屏和透鏡將虛擬畫面投射到用戶眼前,讓用戶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它也是智能眼鏡領域最早實現商業化的產品。然而,VR眼鏡宛如一個加厚版的滑雪鏡,體積較大且重量不輕,長時間佩戴會使人感到疲憊。遙在(山東)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運營沉浸式體驗游戲的公司,該公司CTO馬玉廣對記者說:“我們的娛樂項目均需使用VR眼鏡,但佩戴舒適度欠佳是消費者普遍反映的痛點。目前,公司正與一些AR/XR眼鏡廠商探討合作事宜。”
AR/XR眼鏡則在輕量化和佩戴舒適性方面表現卓越。其顯示模組結構小巧,卻能帶來影院“巨幕”級的觀影體驗,即便插入帶有度數的鏡片,眼鏡的整體外觀依然時尚美觀。
VITURE(北京行者無疆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薛亞飛向記者介紹,AR/XR眼鏡的崛起得益于顯示技術的突破,它的顯示效果不遜色于VR眼鏡,還能適配多款游戲主機,為用戶帶來更加逼真、沉浸式的游戲和觀影體驗。但它也有使用發熱與供電等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產品還在迭代中。
當下最為熱門的當數AI眼鏡,它雖然沒有“巨幕”般的觀影和游戲體驗,卻能夠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翻譯、導航等多種需求,且佩戴效果和普通眼鏡無異。但AI眼鏡目前價格較高且續航時間較短。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教育與科學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曉華對記者分析,AI大模型技術的迅猛發展,讓智能眼鏡能夠實現更加智能的交互和擁有更為豐富的功能。此外,光學顯示技術進步、5G普及讓產品使用體驗提升,光波導技術讓鏡片厚度大幅降低,這些因素共同促使智能眼鏡的產品形態愈發成熟。
智能眼鏡的熱潮,不僅得益于技術的成熟和市場的細分,更離不開政策的鼎力支持,今年消費補貼將智能眼鏡納入其中,這無疑為智能眼鏡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智能眼鏡風口的到來,是技術、市場和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
公司競相入局
多位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的智能眼鏡行業從業者紛紛表示,2025年極有可能成為智能眼鏡爆發的關鍵元年,屆時行業或將迎來一場激烈異常的“百鏡大戰”。
年初以來,已經有不少廠商涌入智能眼鏡市場,近期,除了小米外,北京抖音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等科技巨頭透露對這一市場的戰略布局。
同時,當下智能眼鏡市場呈現出產品功能百花齊放的態勢,除了在消費電子領域,其在醫療服務等多個領域的應用也逐漸展開。
智能眼鏡也并非年輕人的專屬,在日前舉辦的上海國際養老、輔具及康復醫療博覽會上,多款智能眼鏡亮相,它們能夠為老年人提供語音導航、輔助閱讀、陪聊解悶等服務。
在技術的加持下,“AI+AR”也成為企業競相布局的焦點。四川影目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CEO楊龍昇對記者表示,公司的產品定位是“一體式AI+AR融合終端”,致力于在日??纱┐鞯男螒B中,探尋更自然、更實用的視覺增強體驗。
然而,盡管智能眼鏡市場潛力巨大,但要真正從“熱潮”邁向“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比如,隱私合規壓力不容小覷,許多AI眼鏡自帶攝像頭,這一特性可能會引發公共場景下的隱私爭議。此外,由于缺乏穩定的內容與交互生態支撐,智能眼鏡的長期使用驅動力也有待驗證。
00:25 | 加碼新材料業務 朗迪集團擬增持聚... |
00:25 | 哈啰高調入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 ... |
00:25 | 佳都科技籌劃赴港上市 加快國際化... |
00:25 | 直擊隆基綠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
00:25 | 年內上汽集團單月銷量實現“六連漲... |
00:25 | 諾力股份擬分拆中鼎智能赴港上市 |
00:25 | 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超... |
00:25 | 年內深圳樓市成交實現較高水平 |
00:25 | AI醫療行業再迎利好 相關概念股表... |
00:25 | 風電設備退役潮悄然襲來 資源化利... |
00:20 | 上半年商業銀行管理層密集調整 高... |
00:20 | 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生態持續優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