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林艷
當最后一組葉片停止轉動,那些曾在曠野、山巔奮力追風的“鋼鐵巨人”完成了使命。首批大規模投運的風機陸續步入“暮年”,一場退役潮已悄然來襲。
根據測算,到2025年退役風電機組將達到1800多臺、到2030年將超過3.4萬臺。風電設備退役后的循環利用問題,已成為當前風電產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如果處理不當,這些龐大的設備會給生態環境造成負擔,難以降解的復合材料將侵占大量土地,也會影響風電設備的更新換代。如何讓這些“沉睡的巨人”重獲新生、實現資源化利用,成為橫亙在行業面前的一道發展必答題。
亟待解決的難題
當巨型退役風電設備被拆除,發電機、電控、塔筒等具有顯著價值的部件會被取走,龐大的葉片何去何從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難題。
由于缺乏完善的監管機制,部分企業獲取葉片后,未依循在環保部門備案的工藝流程進行規范處理,甚至存在變相拋棄的情況。“在某地現場,有大概200畝的土地被葉片占據。盡管業主已經付費給處置公司,但是因為這些公司缺乏處置能力,并未對這些葉片進行處理,葉片截斷后便一直被閑置堆放。”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這些不具備相應處置能力的公司,僅憑低價競標獲取葉片,隨后采取簡單切割、焚燒等粗暴方式對其進行處理。此類不規范行為,給風電行業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困擾。
在走訪相關協會和部分企業的過程中,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提出,若想規范風電設備回收行業發展,退役風電項目的開發商應當主動肩負起責任,務必選擇具備相應處置資質與能力的正規回收企業,并要核實其是否真正具備妥善處置葉片的實力,相關協會發布的《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企業推薦名錄》可作為參考。
天津市龍津節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津節能”)是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行業的主要參與者之一。“2017年末,公司開始研究葉片回收課題,2018年2月份立項。彼時,世界范圍內尚無任何參照工藝。截至目前,公司已經建成年處理1500噸退役葉片的生產線,資源化產品已經開始在建筑領域批量應用。”龍津節能總經理張國鵬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龍津節能通過研發創新進行成本控制,加大自動化投資力度,減少用工成本。隨著生產線自動化程度逐漸增強,公司產能穩步增長,成本逐步降低。
據了解,龍津節能已經和山西省安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山西寧武成立了一個合資公司。此外,公司將于近期與中國能建集團裝備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在全國布局新能源固廢循環產業園。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電力央企旗下環保公司以及各地環保集團都在積極布局回收業務。預計未來2年至3年內,退役風電設備回收產業鏈將初步完整。
商業化仍存瓶頸
為解決退役風電設備的回收問題,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構建相關處置和循環利用體系。
2023年8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部門發布《關于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的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首份系統部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工作的政策文件。2024年8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其中提出“推進風電設備更新和循環利用。按照《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的要求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
在風電設備回收產業中,發電機零部件制作標準高,可直接再利用;塔筒等組成部分富含鋼、銅等金屬,有的可以直接壓成鋼片,有的可通過其他方式實現高效回收。有研究指出,1.5兆瓦風機每千瓦用鋼量0.11噸,每千瓦用銅量2.9千克至3.52千克,按當前國內廢鋼、廢銅回收價格計算,到2030年,全國1.5兆瓦風機廢鋼、廢銅可回收價值達240億元左右。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了解到,整個風電設備回收產業中最難處理的部分就是葉片,這是循環利用的重點和難點。葉片主要組成材料是玻璃纖維和樹脂,韌性很強。
早期對退役葉片的處理方式主要以填埋和焚燒為主。目前對葉片回收處理的方式主要有物理法、熱解法和化學法。物理法是目前采取的主要方式,比如對葉片進行物理切割或者破碎研磨之后提取玻璃纖維,用于制作建筑板材,或者將葉片切割之后做成托盤,用于物流運輸行業。通過化學溶劑提取玻璃纖維也是一種辦法,但是存在二次污染的風險且成本較高。
“總體來說,現在的處理技術雖多,但缺少沒有二次污染的、高附加值的回收利用方式。這也就導致了現有處理技術很難商業化。”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衛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預防“一窩蜂”
當前,風電設備回收市場的實際參與者主要是風電場業主、風機制造企業和環保企業。據悉,處理退役風電設備的責任主要由風電場業主承擔。王衛權表示,當前,對于已經退役的葉片,多數風電場業主選擇通過招標或者其他方式將這部分業務外包,但這些外包企業是否具備處置能力有待核實。所以,責任主體進一步完善自身處置能力才是長久之計。
由于退役風電設備比較分散,行業數據庫的建立也十分必要。“數據庫中要包含每年退役風機的分布、數量、機組型號、業主單位等信息,以便推進后續工作。”王衛權認為。
“風電設備循環利用行業的相關法規標準正在研究編制過程中。實際上,退役葉片是非常有價值的資源,市場也高度關注。”在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委會主任程剛齊看來,“退役風電設備循環利用行業隱約出現了開局即紅海的跡象。而退役風機數量實際有限,如果企業‘一窩蜂’涌入,也可能出現原材料供應不足等情況。因此,對這一行業的‘過度追捧’反而會帶來隱患。”
00:25 | 加碼新材料業務 朗迪集團擬增持聚... |
00:25 | 哈啰高調入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 ... |
00:25 | 佳都科技籌劃赴港上市 加快國際化... |
00:25 | 直擊隆基綠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
00:25 | 年內上汽集團單月銷量實現“六連漲... |
00:25 | 諾力股份擬分拆中鼎智能赴港上市 |
00:25 | 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超... |
00:25 | 年內深圳樓市成交實現較高水平 |
00:25 | AI醫療行業再迎利好 相關概念股表... |
00:25 | 風電設備退役潮悄然襲來 資源化利... |
00:20 | 上半年商業銀行管理層密集調整 高... |
00:20 | 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生態持續優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