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導,中國經濟時報社主辦的“第九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日前在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論壇上表示,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過程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必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有序排除長期積累的風險隱患,有效應對外部不確定性沖擊,為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和環境。
李偉表示,著眼今年,要切實應對好國際上三大不確定性。一是貿易投資保護主義的影響;二是國際宏觀政策調整的溢出效應;三是國際地緣政治動蕩的沖擊。
從國內看,李偉認為,一是金融風險聚集態勢還沒有得到根本扭轉。2017年以來,通過加強監管力度、整治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金融業脫實向虛態勢得到初步扭轉,金融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但要看到宏觀杠桿率上升趨緩,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價格效應,2017年GDP平減指數預計比2016年高4個百分點。此外,道德風險、剛性兌付和監管套利現象仍存在,金融去杠桿制度基礎尚不牢固。金融機構仍有較強規模擴張沖動,金融嚴監管任務還很重。
二是房地產大起大落問題尚未根本緩解。近年來,房地產與實體經濟失衡矛盾比較突出。房地產貸款占全國新增貸款接近一半,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快速增長,推動房價快速上升,造成市場資源配置嚴重扭曲。2017年以來,一二線和部分三四線城市密集出臺限購、限價、限售、限貸等行政性措施,房價快速上漲勢頭有所緩解。但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尚未建立,部分地區房價上漲壓力仍不小,市場出現大幅波動不無可能。
三是地方舉債需進一步規范。經過三年多地方債置換,地方政府債務償還壓力總體有所減輕,但近期有些地方政府通過PPP模式、政府購買服務、政府引導基金等變相舉債,隱性債務較快增長問題比較突出。2017年5月以來,中央出臺一系列規范地方政府舉債措施,對違規擔保、名股實債等隱性舉債渠道進行規范。下一步,必須堅持“逐步消化存量、堅決控制增量”、“開前門、堵后門”的原則,嚴格推進地方債務規范管理,落實債務處置主體責任,嚴肅問責機制,在統籌考慮在建項目和資金鏈風險同時,切實防范化解地方債風險。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