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出生人口連續4年的下滑,對國內嬰配粉行業的影響正在變得越發明顯。
第一財經記者在近期對市場走訪后發現,由于市場總量的萎縮,奶粉企業的生意在2021年變得更加艱難,而多位受訪者認為,由于新出生人口的持續變化,行業所面臨的困難局面或將成為一種“新常態”,行業競爭將更加慘烈。
在5月11日舉行的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表示,2020年我國新出生人口為1200萬人。這也是連續第四年新出生人口的減少,從2016年開始,我國新出生人口從1786萬人逐年下滑,2019年的新出生人口數為1465萬人。
人口數字的變化對奶粉等母嬰相關行業影響較大。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中國嬰配粉市場的零售量從2019年開始下降,預計到2025年將下降到76.49萬噸,2020年到2025年零售量的年復合增長率為-4.1%。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2021年的奶粉生意比2020年同期還要艱難,據多家母嬰店主反映,2021年前4個月,門店進店人數比2020年同期更少,老客戶到店的情況與往年持平,但新客明顯減少。
近日在多個母嬰社群中傳出消息,稱華南大型母嬰連鎖“可愛可親”宣布于2021年5月8日暫停營業。其官方公布的信息顯示,可愛可親為廣州樂欣母嬰用品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成立于2008年,旗下有華南、西南、華東、華北四大分公司,擁有6000多家加盟連鎖店。
第一財經記者看到,可愛可親的官網上并未公布暫停經營的消息,但在網傳截圖中,在其內部工作群中可愛可親董事長李瑞津稱公司已經資金鏈斷裂,只得被迫放棄。而在可愛可親的貼吧中,有加盟商稱已經聯系不上總部的聯系人,而第一財經記者11日撥打可愛可親的公開聯系方式,也未能接通。
有國內奶粉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目前造成市場困難的原因有二,一方面與出生人口的連續萎縮有關,市場總量在下滑,這導致新客人數的減少;另一方面則與2020年混亂的市場密切相關,由于疫情影響,2020年母嬰門店的進店人數大幅減少,不少品牌為了爭奪市場,采取了激進的市場策略,甚至出現“只要走貨即可”,這也導致市場上流貨、竄貨的體量很大,帶來了價盤的混亂,這些流貨以較低的價格搶占了市場,沖擊了新的銷售,帶來了惡性循環。
在業內看來,新出生人口減少的問題或成為一種新常態。
荷蘭皇家菲仕蘭高級副總裁楊國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常態將推動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企業品牌、市場份額也將分化發展,市場占有率不在前十名的品牌會很困難。
在楊國超看來,奶粉企業的增長已經不能寄希望于老打法,奶粉企業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是延展現有用戶的需求和消費周期,如輔食、兒童奶等;另一方面,則需要加大科技研發創新,升級產品,建立差異化;此外,還需要擴展產品品類,從生命早期營養產品擴展到全生命周期營養產品,而菲仕蘭在以上三個方面都在進行布局嘗試。
澳優乳業(01717.HK)向第一財經回應稱,大趨勢上看,未來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容量增長將會持續放緩,品牌高端化將成為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市場集中度的提升,將有利于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內資品牌,在進一步提高品牌力及精耕下沉渠道的基礎上,市場份額有望持續穩步提升。
5月11日,健合集團(01112.HK)公布了2021年前三個月業績,前三個月集團營收為23.4億元,同比下降5.9%,但嬰幼兒配方奶粉前三個月收入12.9億元,同比增長9.2%,增長主要來自于更積極的渠道下沉策略推動。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新出生人口的下降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這一新常態將推動行業發生一系列的變化。一方面以往奶粉、母嬰等相關行業傳統粗放式的發展模式已經走不通了,下一步需要更品牌化、精細化的運營;另一方面,將倒逼國內母嬰渠道開啟新一輪整合,將從單純的零售門店,向營養專業信息服務和產品銷售結合的服務平臺轉型。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01:22 | 寧德時代擬5月20日在港上市 最高發... |
01:22 | 固態電池量產節奏加快 上市公司密... |
01:22 | 瀛通通訊董事長黃暉:積極擁抱市場... |
01:15 | 249只浮動管理費基金形成三大模式 ... |
01:15 | 港股醫藥板塊和中藥等細分領域具有...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