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日前,一向被市場視為鴿派的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突然展現了偏鷹派的一面。
美國當地時間11月30日,鮑威爾出席美國國會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聽證會時表示,鑒于目前美國通脹壓力高企,討論美聯儲是否應當以更快的速度完成購債減碼(Taper)將是“合適的”。他預計,美聯儲將在12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下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就這個問題展開討論。
今年11月初,美聯儲宣布從11月晚些時候開始逐月削減購買資產規模150億美元,包括10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50億美元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如果保持這一縮減購債速度不變,美聯儲將于明年6月份結束資產購買計劃。
美國當地時間12月1日,鮑威爾在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又重申了此前向參議院銀行委員會的表態,即美聯儲決策者會在下次會議上討論是否提前數月結束資產購買計劃。他還表示,縮減購債規模不一定會對市場造成破壞性影響,即使在縮債之后,美聯儲仍有高度寬松的政策,這意味著縮債是合適的。
加速Taper是更加趨于理智的判斷
值得關注的是,鮑威爾放棄了此前對通脹是“暫時的”這個關鍵詞表述,而是改口“通脹上升的風險已經增加”。
“鮑威爾此前對高企的通脹一直表示是暫時的,這種判斷多少有些失誤。在這兩天的聽證會上,鮑威爾推翻了‘通脹暫時論’并表示加速Taper是合適的,這種判斷可能更加符合當下美國的真實情況”。中信證券首席FICC分析師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加速Taper可能是美聯儲更加趨向理智的判斷。
東方金誠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也認為,鮑威爾對加速Taper的表態,不僅是趨向理智的判斷,更是在目前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導致未來疫情不確定性加大,以及美國經濟“高通脹+弱復蘇”困境下,反復權衡作出的“緩兵之計”。
白雪向《證券日報》記者進一步分析到,事實上,鮑威爾通過‘糾偏’對于通脹的態度,表達美聯儲對通脹風險更加重視,并向市場傳遞可能加速Taper的信號,其目的可能有兩點:一是,通過作出貨幣政策正?;谋響B,壓制市場通脹預期,避免通脹預期過高形成惡性循環;二是,提前結束QE可為美聯儲爭取更多政策觀察的空間,而且不會對市場流動性造成太大沖擊。在目前美聯儲面臨政策兩難之際,既需要寬松支持經濟,又需要強化控制通脹,加速Taper無疑成為權衡后的最佳政策選擇。
“松油門”不等于“踩剎車”
加速Taper是否意味著加息將提前?對此,前述兩位分析師均持否定觀點。
明明認為,正如鮑威爾此前所言,Taper和加息之間沒有機械的聯系,加息的門檻要遠高于Taper。因此,即便Taper提前結束,目前也無法確定加息會提前。具體加息時點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美國就業市場復蘇的情況,尤其是就業參與率、不同年齡段以及不同族裔群體的均衡復蘇情況。當前,仍然維持首次加息會在2022年四季度的判斷。
在白雪看來,放棄“暫時性通脹”措辭、加速Taper意味著“美聯儲貨幣政策就此轉向大幅緊縮、加息提前到來”可能是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政策誤讀,“松油門”不等于“踩剎車”。
“美聯儲認為通脹屬于‘短期性質’、主要由供應問題引起。因此,加息無助于解決供應側引發的高通脹問題。在疫情不斷反復背景下,美聯儲未來貨幣政策收緊節奏仍將保持謹慎,即使加快縮債,主要目的也是留出政策緩沖空間,并不代表明年會提前或頻繁加息”,白雪表示,在奧密克戎變異導致疫情反復風險加大的背景下,也不宜對美聯儲加息時點和頻率作出過于激進的判斷,甚至不排除未來疫情沖擊嚴重情景下,美聯儲可能出現加息延后的情況??傮w上看,未來疫情多變,美聯儲貨幣政策前景能見度較低,政策收緊進程會相機而定。
對我國金融市場外溢影響有限
需要注意到的是,無論美聯儲貨幣政策后期如何演變,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影響都相對有限。
中國人民銀行在近期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報告中就明確表態,“當前我國面對的內外部環境與上輪相比有明顯不同,發達經濟體政策調整對我影響有限”。一是當前我國宏觀經濟體量擴大,韌性更強;二是我國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三是我國匯率市場化改革取得進展,對外部沖擊的吸收能力增強;四是我國金融體系自主性和穩定性更強,人民幣資產吸引力增強。并且,我國貨幣政策搞好跨周期設計,能夠更有效地應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帶來的外部沖擊。
“鮑威爾在本輪Taper前的溝通做得非常到位,這也使得Taper對于全球金融市場的沖擊較小,對于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效應基本可以忽略。”明明表示,“接下來即便Taper提前結束,鮑威爾同樣也會選擇充分地提前溝通,以最大程度減小對市場的沖擊。在這種基礎假設的判斷下,我們認為對我國金融市場的外溢效應總體可控,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白雪也認為,即便美聯儲加快Taper,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外溢效應也會比較有限。我國央行從2020年下半年就開始啟動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節奏上明顯早于美聯儲。而且針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美聯儲貨幣政策“收水”,我國央行已做了前瞻性安排。因此,無論美聯儲貨幣政策節奏如何變化,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都將可控。尤其是對于A股市場而言,由于疫情期間我國央行也沒有大放水,股市上漲幅度較小,因此相較被美聯儲放水大幅推漲的美股,政策收緊給A股市場造成的調整壓力會比較有限。
(編輯 喬川川)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