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部門,18條工業穩增長政策,干貨滿滿;
——14個部門,43條服務業紓困政策,含金量十足。
今天,兩個重磅文件一并發布。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財政部等12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工業政策》),以進一步鞏固工業經濟增長勢頭,抓緊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確保全年工業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工業政策》在包括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投資和外貿外資、用地用能和環境等五個方面共推出了18條舉措。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服務業政策》),出臺43條措施紓困服務業。
“振作工業經濟是穩增長的重要一環,多部門出臺上述政策很及時。”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高技術室副主任張于喆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今年的政策靠前發力,包括新基建一定會加快建設步伐。
部委解讀
當天,國新辦舉行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和服務業特殊困難行業紓困發展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及財政部相關負責人就有關政策進行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針對當前工業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下一步重點是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方面,千方百計保市場主體,增強市場信心,提振發展預期。這次更多是聚焦財政稅費、金融信貸、保供穩價等方面。第二方面,著力擴大精準有效投資,讓企業振作起來并持續不斷地增強發展后勁。
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司長符金陵:今年財政部將積極推出有利于工業經濟穩定的政策,適當靠前、提升效能,推動工業經濟穩定增長。比如,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幫助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包括: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擴大地方“六稅兩費”減免政策適用主體范圍,加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免力度等。
此外,還要管好用好專項債券資金,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增加專項資金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規模,支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支持一批短板弱項攻關,建設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推進一批重大技術裝備、新材料產品應用。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負責人陶青:進一步加大“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力度。近期工信部將發布梯度培育工作指南,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小巨人”企業認定標準,力爭2022年新培育3000家左右“小巨人”企業、200家左右單項冠軍企業,帶動各省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左右。
“工業穩增長18條”看點解讀:
看點一: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工業政策》明確了3條金融信貸政策,分別針對金融支持制造業、小微企業和綠色發展提出要求。
具體來看,2022年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加強對銀行支持制造業發展的考核約束,2022年推動大型國有銀行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向制造業企業傾斜,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認為,在我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工業經濟增長和穩定困難較多的情況下,金融信貸政策需要圍繞穩增長積極發力。
婁飛鵬認為,從總量上,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信貸穩定增長;從結構上,加強對小微企業、綠色發展領域的信貸支持,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長;從價格上,通過改革等多種方式,推動企業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讓利實體經濟。
針對加強信貸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表示,強化對制造業的支持是優化信貸結構、服務實體經濟必須去做的事情。
曾剛表示,疫情之后,中國的制造能力在全球范圍內的比較優勢凸顯。進一步促進工業發展、推動制造業產業能力升級,是我國未來的一項重要發展戰略。此種背景下,銀行業肯定要加大對制造業的支持力度,尤其是要圍繞制造業產業鏈升級、能力提升加大相應的信貸投放力度。
應如何理解“2022年推動大型國有銀行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向制造業企業傾斜”?
曾剛表示,從銀行內部管理角度看,當前許多銀行是用經濟資本管理的方式來進行資源配置,相對而言,會把信貸資源投向經濟資本回報更高的領域。因此,要實現更好地支持制造業,在銀行內部管理體制上,尤其是在經濟資本管理體系下,需要調整制造業相關的經濟資本指標,通過內部機制上的傾斜,更好地引導銀行對信貸資源進行調整優化。
看點二:為實現長期保供穩價電價、大宗商品需建立長效機制
《工業政策》提出了2條關于保供穩價的政策。其中強調,要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做好鐵礦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
能源及大宗商品專家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要實現長期保供穩價,相關行業需建立長效機制。
此次政策提出,建立統一的高耗能行業階梯電價制度,對能效達到基準水平的存量企業和能效達到標桿水平的在建、擬建企業用電不加價,未達到的根據能效水平差距實行階梯電價,加價電費專項用于支持企業節能減污降碳技術改造。
去年下半年,相關部門曾發布新一輪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文件,允許市場化交易電價浮動不超過20%,高耗能電價上浮幅度不受限制。另有部分省市加大了峰谷分時電價的價差,引導用戶錯峰儲能和用電。
對比此前的文件和最新發布的《工業政策》,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新政策與去年推出改革政策存在一定差別。可能此前針對高耗能行業的懲罰性電價在執行過程中存在困難,需要通過制度進一步完善來推動嚴格執行。一方面,可以倒逼高耗能行業加快節能改造,向綠色低碳轉型;另一方面,也通過懲罰性電價促使高耗能企業節約用電,降低對煤炭等傳統化石能源的消費。
關于保供穩價,《工業政策》還提出要做好鐵礦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級產品保供穩價,進一步強化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監管。
實際上,隨著近期監管“重拳”相繼落地,鐵礦石價格已一降再降。西本新干線顯示,2月18日青島港進口的澳大利亞鐵礦石粉礦價格為820元/噸,近一周累計下跌超9%。但要在更長的時間內實現大宗商品穩定供應,則需建立長效機制。
看點三:工業投資將成為工業穩增長著力點
關于投資和外貿外資政策的政策是“重頭戲”。工業穩增長18條中有三分之一是聚焦與此。
《工業政策》提出,啟動實施鋼鐵、有色、建材、石化等重點領域企業節能降碳技術改造工程;啟動一批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項目,推進制造業強鏈補鏈,推動重點地區沿海、內河老舊船舶更新改造,加快培育一批先進制造業集群。
《工業政策》還提出,加快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引導電信運營商加快5G建設進度,支持工業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升級,推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國際合作處處長毛濤接受上海證券報采訪表示,工業投資將成為穩定經濟的著力點,其中制造業升級和新基建投資將成為重要的增長引擎。
對于產業基礎再造,工信部已通過工業強基工程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等開展了相關工作。毛濤表示,政府投入資金將起到引導作用,目的是激發企業研發投入的積極性,拉動企業投資。目前多個部委都有支持企業創新投入的項目資金。
毛濤說,作為下一階段工業穩增長的著力點,制造業升級和新基建投資規模和力度將加大,有望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服務業紓困43條”看點解讀
看點一:引導外賣平臺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
《服務業政策》出臺了43條舉措紓困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其中一條政策備受市場關注。
其提出,要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臺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引導互聯網平臺企業對疫情中高風險地區所在的縣級行政區域內的餐飲企業,給予階段性商戶服務費優惠。
此前有數據顯示,目前營業的商戶中,53%的商戶外賣收入占營業收入的一半以上,其中,高達約43%的商戶外賣占比超過70%。
在疫情前,外賣在許多餐飲企業的收入里占比僅有20%-30%,被視作餐飲企業的“增量”市場。而如今外賣的占比已經提升到70%,甚至90%,因此引導外賣平臺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對促進整個產業良性發展至關重要。
看點二:減稅“大紅包”繼續
記者注意到,減稅成為此次服務業紓困的關鍵詞。
《服務業政策》提出:
一、延續服務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2022年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納稅人當期可抵扣進項稅額繼續分別按10%和15%加計抵減應納稅額。
二、2022年擴大“六稅兩費”適用范圍,將省級人民政府在50%稅額幅度內減征資源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印花稅(不含證券交易印花稅)、耕地占用稅和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六稅兩費”的適用主體,由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擴展至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符合條件的服務業市場主體可以享受。
三、鼓勵各地可根據條例授權和本地實際,2022年對繳納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確有困難的納稅人給予減免。符合條件的服務業市場主體可以享受。
四、2022年加大中小微企業設備器具稅前扣除力度。中小微企業2022年度內新購置的單位價值500萬元以上的設備器具,折舊年限為3年的可選擇一次性稅前扣除,折舊年限為4年、5年、10年的可減半扣除。企業可按季度享受優惠,當年不足扣除形成的虧損,可在以后5個納稅年度結轉扣除。符合條件的服務業市場主體可以享受。
另外,《服務業政策》還提出,2022年暫停鐵路運輸企業預繳增值稅一年。2022年免征輪客渡、公交客運、地鐵、城市輕軌、出租車、長途客運、班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服務增值稅。
金融政策:不得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
在金融政策方面,《服務業政策》也提出了明確要求。
《服務業政策》要求,2022年引導銀行用好2021年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釋放的2.2萬億元資金,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優先支持困難行業特別是服務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服務業政策》要求,2022年發揮好支持普惠小微的市場化工具引導作用,對地方法人銀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增量的1%提供激勵資金,用好4000億元再貸款滾動額度,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困難行業特別是服務業領域的傾斜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對符合續貸條件的服務業市場主體按正常續貸業務辦理,不得盲目惜貸、抽貸、斷貸、壓貸,保持合理流動性。
《服務業政策》還要求,2022年繼續推動金融系統減費讓利,落實好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行、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推動實際貸款利率在前期大幅降低基礎上繼續下行,督促指導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減輕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壓力。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