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劉釗
2月2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發布,即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這是21世紀以來第19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第二條意見就指出,要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加大耕地輪作補貼和產油大縣獎勵力度,集中支持適宜區域、重點品種、經營服務主體,在黃淮海、西北、西南地區推廣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在東北地區開展糧豆輪作,在黑龍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區、寒地井灌稻區推進水改旱、稻改豆試點,在長江流域開發冬閑田擴種油菜。開展鹽堿地種植大豆示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農產品安全是國家發展過程中一直關注的重點,尤其是整個產業鏈的供應和食品安全性。最近幾個月以來,農產品價格受海外通脹因素以及海外疫情對生產的影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大豆作為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如何有效刺激國內生產積極性、保證供應穩定性是重要的工作任務,同時還關聯到共同富裕、鄉村振興等重要的環節,通過積極的政策調整,在一些核心區域加大保供力度,也是必然的要求。
大豆供需緊張
后市價格有望企穩
由于受到南美大豆預期減產不利影響,全球豆類市場供需轉松節奏放緩。截至2月22日收盤,豆二(進口大豆)主力連續期貨價格達5272元/噸,創14年來新高。豆油主力連續期貨價格10216元/噸,近兩個月累計漲幅達26.24%。豆粕主力連續期貨價格報收3877元/噸,是繼2月11日價格創3903元/噸以來達到的第二個高點。
和居高不下的豆二、豆油以及豆粕價格不同的是,豆一(國產大豆)主力連續價格已下挫8個交易日,2月22日收盤報收6065元/噸。現貨方面,2月22日生意社數據指出,國產大豆黑龍江市場價為6052元/噸。
生意社農產品分析師李冰指出,春節期間,外盤大豆行情上漲為主。春節過后,連豆迎來了上漲行情,由于現貨收購主體尚未入市,現貨行情相對平穩,主要是國儲庫掛盤價收購為主,貿易商行情平穩,主流報價3元/斤左右,國產大豆市場依舊保持平穩運行為主。到了2月中旬,國產大豆行情依舊弱勢平穩為主,部分貿易商大豆出貨價格有所上漲,收購價格平穩,持續3-3.03元/斤。3月,國產大豆購銷或將全面恢復。
2月22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布通知,根據當前國內外市場形勢,國家有關部門決定安排部分中央儲備食用油輪出,并將啟動政策性大豆拍賣工作,以增加大豆及食用油市場供應。大豆價格有望企穩。
提高大豆自給率
事關糧食安全
2021/2022年中國全年大豆產量只有1640噸,占全球大豆產量不足5%,占國內大豆需求量近10%。中國平均每年需要消耗的大豆數量高達1億噸,平均每人消耗70千克/年。
然而由于大豆相對收益較低,農民種植大豆的意愿呈下降態勢,并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養殖業迅速發展,豆油和豆粕需求大幅增加,大豆產需缺口較大且長期存在。中國自產大豆數量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近9成需要依賴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大豆進口。
2021年12月的中央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提出,穩定糧食面積,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確保2022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此外,同月召開的全國農業農村廳局長會議指出,要把擴大大豆油料生產作為明年必須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務。2021年12月29日印發的《十四五種植業規劃》提出,要求到2025年,力爭大豆播種面積達到1.6億畝左右,要比2020年增8.11%;產量達到2300萬噸左右,要比2020年增加17.35%,推動提升大豆自給率。
相對應產量的提升,大豆播種面積也在持續上漲,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國大豆播種面積連年上漲,從7599千公頃上漲至9332千公頃,增長1733千公頃,增長22.8%。2021年中國大豆播播種面積下降至8400千公頃。大豆產量走勢跟播種面積趨勢一致。
2020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1.48億畝,大豆產量1960萬噸。2021年全國大豆播種面積下降至1.26億畝,比上年減少2200萬畝,同比下降14.8%,產量1640萬噸,比上年減少320萬噸,同比下降16.4%;大豆單產130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減少2.3公斤,下降1.8%。
多地采取積極舉措
確保大豆擴產保收
我國大豆主要種植區在黑龍江、內蒙古、安徽、河南、四川、吉林、湖北等地。東北三省種植面積占全國大豆種植面積的50%,其中黑龍江常年大豆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40%,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大豆生產和供給基地和大豆生產保護區。為了應對當前出現的大豆市場供需緊張問題,努力減少對進口大豆的依賴,多地采取積極舉措增產保收。
1月19日,黑龍江發布了《2022年黑龍江省擴種大豆工作方案》,方案指出要“大力實施大豆產能提升工程,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挖掘大豆單產潛力、提升大豆品質。”2022年,黑龍江大豆種植面積的目標是達到6850萬畝,比2021年增加1000萬畝以上;力爭總產量達到170億斤(折850萬噸),比2021年增加26億斤(折130萬噸)以上,增幅18%。此外,黑龍江為提高大豆種植積極性,縮小與玉米種植收益差異,黑龍江出臺政策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
內蒙古是我國第二大大豆種植區,近幾年內蒙古大豆播種面積和總產量得到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最高達1802.5萬畝。2021年,內蒙古大豆種植面積1725萬畝,占全國的約14%。2022年內蒙古將擴種430萬畝大豆,增幅將達到25%,進一步挖掘大豆生產潛力。
此外,河南省為抓好大豆生產,2022年將發展100萬畝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四川初步確定擴種310萬畝大豆,是該省擴種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增幅約48%。
中原期貨分析師王偉表示,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國產大豆價格已經持續上漲了3年,受供應緊張需求旺盛影響,2021年豆一期貨價格保持在5500-6500元/噸的歷史高位區間運行。為了保障油料供給安全,國家多次提出“要大力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2022年春耕工作即將開始,各省積極出臺擴種大豆計劃文件,預計未來兩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將恢復性增加,產量有望大幅增加。
(編輯 白寶玉)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