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常常在國際財經新聞里以極端案例被提及的國家,又用令人咋舌的紀錄來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6月28日,津巴布韋央行宣布,其貨幣政策委員會決定將該國政策利率從80%提高到200%,加息幅度達到12000個基點。今年以來,該國累計加息幅度達到14000個基點,冠絕全球。
數據不能說明一切,但創紀錄的數據大約也能說明很多問題: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預計將維持在8.7%左右,創41年來紀錄;75個基點的加息幅度,創28年來紀錄。
一路飆升的通脹數據,讓美聯儲很焦慮。近期,標普全球評級在其《第三季度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該公司預計2023年美國將陷入低增長衰退,預計美聯儲今年將繼續靠前加息并縮減資產負債表規模。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焦慮,對通脹形勢的搖擺不定讓他飽受批評。去年,鮑威爾因“通脹暫時論”招致批評,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應對通脹行動過于遲緩;現如今,他被批評的原因卻正好相反,最后關頭出爾反爾,將加息幅度一下子提升至75個基點,讓很多聯儲官員都吐槽可能因此破壞美聯儲的可信度。
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很焦慮,甚至罕見地改了口。她一貫堅持“美國經濟不可能面臨衰退”的觀點,如今也有所動搖,認為美國連續兩個季度經濟負增長是預示衰退的“經驗法則”。當然,她給自己留了余地,“經濟衰退也有很多種類,有些衰退會迅速復蘇”。
毋庸置疑,當美國開始扇動蝴蝶的翅膀,全球各大經濟體也聞風而動,不管主動還是被動,都要有所行動,而加息似乎成為必選項。
面對近10年來首次加息的時間點臨近,歐洲央行官網27日發布公告稱:從7月開始,貨幣政策決議的發布時間將往后推遲半個小時。歐洲央行此前已明確表示,7月會是載入史冊的政策轉折點,因此,這個看似不經意實則讓人多有揣測的“小動作”也引發市場的不安情緒。雖然官方強調只是“小調整”,但上一回歐央行調整利率決議發布政策畢竟已是2014年的事情了。
或許,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也很焦慮。她此前表示,鑒于當前的通脹環境,歐洲央行決定進一步采取措施,使貨幣政策正常化,并將根據最新數據和對通脹中期發展的評估決定調整速度。分析人士認為,7月和9月的兩次加息計劃或許已經“板上釘釘”。
全球高通脹,大家都很焦慮。簡而言之,背后是“欠賬要還”的簡單邏輯。
為應對疫情影響,全球各經濟體自2020年以來紛紛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通過擴表降息等刺激經濟恢復。兩年后的今天,由此帶來的通脹上升等“隱患”卻再也壓制不住。
彼時蜜糖,此時砒霜?
當全球多數國家都遭受通脹高企的困擾,加快縮表、持續加息將此前量化寬松釋放的天量貨幣回收,似乎也是各經濟體貨幣當局錦囊里為數不多的“妙招”。但是,雖說猛藥起沉疴,但猛藥或許也有比較大的副作用——可能面臨經濟復蘇放緩甚至經濟衰退的風險。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據媒體此前報道,半年以來,全球各國央行上調政策性利率的次數已達80次,創歷年之最,其中,新興國家占60余次。發達國家為抑制高企的通脹已經正式進入加息通道,新興國家則出于對通脹和本幣貶值發生連鎖反應的擔憂,急于收緊貨幣政策。隨著全球同步快速上調利率,資本開始逃離因量化寬松而膨脹的股票等風險資產,其對遏制經濟繁榮的副作用也開始顯現。
有統計顯示,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聯儲歷次加息往往會引爆一些新興經濟體的金融危機。世界銀行統計,2008年以來,高收入國家以外經濟體的外債占國民總收入(GNI)比例持續上行。有經濟學者分析,當前的全球加息將加劇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債壓力,一些國家甚至連“借新還舊”都難以為繼,進而可能引發資本外流、股債匯“三殺”的危局。
津巴布韋如此,斯里蘭卡如此。這些國家每每出現在全球視野,卻讓人咂摸出別樣苦澀滋味?;蛟S,對這些國家而言,明知“苦果”有毒,也只有硬著頭皮吞咽下去——管它蜜糖還是砒霜,且看是否可以過了這一關再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