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韓昱
自上海自貿試驗區2013年9月份正式掛牌以來,今年恰逢我國自貿試驗區建設10周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上海市調研自貿試驗區建設并主持召開座談會時指出,建設10年來,自貿試驗區發揮了制度創新的“頭雁”效應,打造了開放發展的生動樣板,推動了重大戰略的深入實施,在我國改革開放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0年來,先后獲批的21個自貿試驗區發揮了我國制度創新‘試驗田’和經濟發展‘增長極’的作用”,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肖本華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為深化改革開放提供了許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同時也為應對國內外各種經濟沖擊發揮了穩增長的“壓艙石”作用。
自貿試驗區建設
取得顯著成效
當前,全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已達到21個,基本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海南自貿港也揚帆啟航。
從數據看,2022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2225.2億元,占全國的18.1%,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863.4億元,同比增長53.2%。同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總額7.5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占全國的17.8%。
今年上半年,21家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達到1296.6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21.2%。整體看,自貿試驗區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占全國18.4%的外商投資。
“自貿試驗區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巨豐投顧高級投資顧問于曉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自貿試驗區通過制度創新、開放度提升等方式,吸引了大量外資和高技術產業,推動了進出口貿易的發展,對促進經濟增長和擴大對外開放起到了積極作用。
“這些數據表明自貿試驗區為吸引外資、促進貿易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認為,各個自貿試驗區注重培育和發展重點產業,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同時,自貿試驗區通過引進高技術產業和外資,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提升了整體經濟實力和創新能力。這些成功經驗可以為其他地區在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提供指導和啟示。
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同時,一大批改革開放制度創新成果復制推廣到全國,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作為改革開放試驗田的作用。商務部部長王文濤在今年3月份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介紹,自貿試驗區已經向全國復制推廣了278項制度創新成果,涉及投資便利化、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事中事后監管、國企改革等方面,促進了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
在今年6月份,國務院印發《關于做好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七批改革試點經驗復制推廣工作的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和特定區域推廣第七批共24項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進一步釋放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政策紅利。
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工程副主任袁帥對記者表示,自貿試驗區建設向全國提供了可供復制的經驗,這也充分發揮了自貿試驗區的窗口、示范、引領作用。此外,自貿試驗區通過重點發展特定產業,推動了產業升級和優化,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大力實施
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在前述座談會上,李強強調,“面向未來,自貿試驗區依然肩負著重大使命,要在新起點上大力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要把‘提升’的著力點放在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上”。
而在6月2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聚焦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數字貿易、營商環境、風險防控等6個方面,率先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北京等5個具備條件的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統籌開放和安全,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在肖本華看來,對標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圍繞貿易投資便利化和優化營商環境突破關鍵的制度瓶頸,也是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提質”和“增效”的重要發力點之一,同時,自貿試驗區建設也需提升制度創新效能,注重通過制度創新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展望未來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發力方向,袁帥認為,一方面,可以進一步推進重大制度創新,不斷完善和優化自貿試驗區的制度環境,提高市場準入和投資便利化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繼續加強重點產業的發展,促進技術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大對重要平臺的建設支持,打造更多具有輻射帶動效應的平臺項目等。
于曉明認為,可以加大對高技術產業和創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資和高端人才,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同時,還可進一步加強與國際市場的對接,拓展貿易領域,提升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水平。
16:07 | 電競產業影響力持續擴圍 2025KPL春... |
16:00 | 湯姆貓線上線下齊發力 AI機器人銷... |
15:50 | 吉利銀河星耀8正式上市 劍指品牌年... |
12:31 | 傳化集團與浙江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 |
12:12 | 協鑫能科虛擬電廠調節能力突破550M... |
12:11 | 海特高新召開業績說明會:加強研發... |
11:01 | 工銀瑞信基金董事長趙桂才:提高權... |
11:00 | 嵐圖汽車正式登陸中東 |
10:59 | 第二屆電力行業科技創新大會在廣州... |
10:49 | 中金廈門安居REIT擴募獲受理 |
09:58 | 賀普藥業:公司在研新藥的二期臨床... |
09:56 | 直擊同力股份年度股東大會:加速海...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