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孟珂
“新質生產力”成為2023年熱詞之一。圍繞2024年工作部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與此同時,最近一段時間,多個部委對此都有表態。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表示,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工信部表示,未來將從四個方面進一步支持國家高新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開辟更多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可以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五方面發展新質生產力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是契合塑造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必然要求。從11月份我國國民經濟數據來看,創新引領成效繼續顯現,新質生產力發展動能增強。一方面表現在高技術產業發展向好,11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2%,比上月加快4.4個百分點;其中,半導體器件專用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制造等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6.1%和92.2%。另一方面,新能源新材料產品較快增長。11月份,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6%和44.5%;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單晶硅等綠色材料產品產量均增長30%以上。
“傳統產業通過新質生產力提質增效,新經濟通過新質生產力形成發展新動能,繼而以新質生產力為內核,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長期可持續發展,提高中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對《證券日報》記者解讀稱,新質生產力發展重點在科技創新,要理順科技創新的激勵體系,激勵創新創業。
田利輝認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點工作包括加強技術創新、推進數字化轉型、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和強化基礎研究。
田利輝具體分析稱,一是技術創新是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要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數字化轉型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二是要積極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競爭力。三是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對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要加強對創新創業的支持和服務,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四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支撐。要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水平,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有力保障。五是加強基礎研究是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所在。要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鼓勵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原創性和引領性。
資本市場助力
近年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日臻完善,服務科技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各板塊的差異化發展使得科創企業融資更為便利。
從年內新增上市公司情況來看,Wind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年內共有308家公司登陸資本市場。其中,有286家企業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達92.8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企業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企業分別以86家與63家的數量領先,這與當下我國加快培育形成新質生產力的目標相適配。
在盤和林看來,要從以下幾方面,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工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積極貢獻力量。一方面推動注冊制走深走實,更好支持創新驅動等國家戰略。著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引導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另一方面大力加強投資端建設,促進創新資本高效循環,積極推進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
“資本市場要配置資源、提升治理和優化環境來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田利輝表示,資本市場要打造價值投資的新生態,進而能夠對于新質生產力進行有效的跨期定價,引導資本投入,推動研發強化,優化資源配置。同時,資本市場要推進企業并購重組,促進產業整合和升級,推動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而且,資本市場要形成規范高質量的公司治理,推動具有新質生產力的企業實現健康長足發展,形成國際競爭力。此外,要加強信息披露和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優化投融資環境,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編輯 張明富 喬川川)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的醬油產品可借助公... |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的醬油業務正在按計... |
20:28 | 佳隆股份:公司醬油產品預計下半年... |
20:28 | 佳隆股份:企業的經營業績受經濟環... |
20:28 | 江波龍:截至2025年4月30日公司股... |
20:28 | 江蘇銀行:董事會決議公告 |
20:28 | 潔美科技:第四屆董事會第二十四次... |
20:28 | 津膜科技:5月12日將召開2024年年... |
20:28 | 凱中精密:截至4月30日股東人數為3... |
20:28 | 立昂技術:截至4月30日股東總戶數... |
20:28 | 聯創電子:二級市場股價波動受宏觀... |
20:28 | 聯創電子: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市...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