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1月23日上午,廣東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在廣州開幕,廣東省省長王偉中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廣東省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3.57萬億元、增長4.8%,是全國首個地區GDP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
廣東已經連續多年蟬聯我國經濟總量第一大省,最大的底氣來自制造業,離不開一批高質量發展制造業企業,這其中上市公司又是重要的群體。以深市為例,截至2023年底,廣東共有深市上市公司671家,總市值8.4萬億元,穩居全國首位。
據記者梳理顯示,深市粵企充分體現了廣東優勢產業和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特色,覆蓋電子信息、高清顯示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和半導體、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13萬億元大省高質量發展步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此外,借力金融舉措推動域內經濟建設跑出加速度也是報告中提及的內容之一:“建立覆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并購重組投資的科技創新投資基金體系,引導更多金融機構‘投早投小投科技’”“發展科技保險,優化科技金融產品”“加強科技成果與資本市場對接,支持科技型企業通過上市掛牌、再融資及并購重組等方式滿足發展需求”等等。
在諸多金融舉措中,資本市場憑借配置資本資源、助力創新驅動發展等突出作用,已成為助力區域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委員程鳳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擴張和創新,同時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效用凸顯
推動域內經濟高質量發展
廣東省處于改革開放前沿和內外大循環交匯點,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堅實的工業基礎、完備的產業體系、強勁的創新動力和優良的營商環境,因此培育了諸多上市公司。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廣東共有深市上市公司671家,總市值8.4萬億元,穩居全國首位。2023年,廣東新增深市上市公司32家,數量居全國第一。以固高科技、藍箭電子為代表的32家優質廣東企業在深交所上市,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10家,涉及突破“卡脖子”、實現進口替代或打破國外壟斷的3家。
此外,從上市公司所處行業看,廣東上市公司覆蓋16個證監會一級行業(覆蓋比例84.21%),64個證監會二級行業(覆蓋比例71.11%),其中制造業公司占比七成左右,其次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前述五大行業公司合計占比近九成。
進一步來看,制造業細分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占比較高。
從上市公司所屬行業不難看出,廣東省高新技術產業集群效應日益顯現,從而對地區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起到了助推器作用。企業通過登陸資本市場,可以充分借助其融資功能,推動企業自身快速發展,加速優化升級的同時,還能夠推動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進而優化地區產業結構。同時,還在提升區域知名度、增加當地就業機會等方面,對域內經濟起到“反哺”作用。
萬億元級產業集群
頻現深市上市公司
2023年廣東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視頻顯示、生物醫藥等打造成新的萬億元級、五千億元級產業集群。以新能源汽車發展為例,廣東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達253萬輛,全國每4輛新能源汽車就有一輛是“廣東造”。
這里面都有著深市上市公司的身影。據了解,2023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達302.4萬輛,同比增長61.9%。其中,純電動乘用車2023年累計銷量157.5萬輛,同比增長72.8%,插混車型累計銷量143.8萬輛,同比增長52%。
2023年,比亞迪不僅成為全球首個年銷量突破300萬輛大關的新能源車企,也在純電動乘用車的銷量上強勢追趕特斯拉。
超高清視頻顯示領域也有持續深耕行業的深市公司身影,這些企業通過在細分領域不斷做大做優做強,為公司業績增長夯實基礎。例如,作為以顯示、交互控制和連接技術為核心的智能電子產品及解決方案提供商,視源股份多年來依托在音視頻技術、信號處理、電源管理、人機交互、應用開發、系統集成等電子產品領域的軟硬件技術積累,在液晶顯示主控板卡、教育、企業服務等細分市場取得全球領先地位。
生物醫藥作為深市重點優勢產業,更是孕育了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廣東企業。以剛剛披露2023年業績預告的康泰生物為例,公司預計實現凈利潤約8.5億元—9.5億元,同比增長740.50%—815.86%。這背后,是2023年公司在研管線取得多項顯著進展,其中,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吸附無細胞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聯合疫苗開啟Ⅰ期臨床試驗;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苗開啟Ⅲ期臨床試驗;重組帶狀皰疹疫苗、重組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等研發項目有序推進。
(編輯 上官夢露)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