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4月16日,咸陽市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專業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低碳轉型掛鉤公司債券(第二期)正式開始計息;同日,國家電投—廣西電力第2期清潔能源綠色碳中和資產支持專項計劃(革命老區)開始計息;4月11日,東方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完成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達41.23億元,系2021年以來A股發電設備行業規模最大的定向增發項目……近期接連落地的多個項目,充分彰顯出A股市場“股債”聯動的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在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方面的重要作用。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湖南、北京、深圳、山東、江蘇、浙江、陜西等地紛紛出臺政策舉措,強調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優勢,全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
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與傳統銀行信貸不同,資本市場通過股票、債券、綠色金融衍生品等直接融資途徑,為綠色產業企業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重資產、長周期領域,資本市場的風險分散特點,可減輕單一金融機構的融資負擔。此外,資本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能引導社會資本流向減排效益突出的項目,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實現資源高效配置
今年以來,多地聚焦資本市場在資源配置與多元化融資方面的關鍵優勢,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金融監管局、深圳證監局等部門印發的《關于統籌做好深圳綠色金融大文章支持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的行動方案》提出,“支持綠色債券、藍色債券、碳中和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等發行、承銷和投資”“支持開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
各地為何如此重視資本市場在綠色金融發展中的作用?一方面,資本市場所構建的多元化融資渠道,為綠色企業提供了豐富且多元的選擇。
以2025年為例,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截至目前,年內共計有104只綠色債券通過交易所市場發行,發行規模合計達633.04億元;同時,有13只綠色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發行上市,發行規模合計達156.17億元;此外,從股權融資方面來看,年內有8家電氣設備類公司通過首發或增發形式合計募集資金110.56億元,用于綠色項目建設。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能夠憑借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精準引導資金流向那些具有高成長性和發展潛力的綠色產業與項目,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
今年以來,滬深交易所、中證指數和國證指數先后發布深港通綠色低碳指數、國企ESG50指數、民企ESG50等8條綠色指數。前述綠色指數的發布,不僅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為精準的綠色投資標的和參考依據,而且進一步推動市場資金向綠色產業匯聚。
東方金誠綠色金融部副總經理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市場在支持綠色產業發展方面較其他融資渠道優勢顯著,其融資流程規范標準,投資者與產品發行方式多樣,資金來源廣泛,能滿足綠色項目中長期資金需求。同時,可為投資者提供多元投資工具及風險分散機制。
標準體系加速完善
資本市場在助力綠色金融方面大有可為,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當前資本市場綠色融資的主要挑戰是相關信息披露標準不統一,信息不對稱問題可能導致投資者難以精準評估項目的環境效益和商業化盈利前景,進而可能推高企業融資成本。”董忠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2025年2月份,中國證監會發布的《關于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圍繞“完善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標準體系”提出,“持續優化綠色債券標準,統一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和監管要求,研究完善評估認證標準”“鼓勵評級機構將環境信息指標納入債券發行評級方法”等要求。
隨著相關政策舉措持續發力,資本市場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將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將更加規范透明,資本市場在綠色金融領域的潛力將得到更充分釋放。
具體來看,方怡向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方面,綠色金融工具與機制持續創新升級,除傳統的綠色信貸、債券外,REITs、綠色投資基金、相關資管產品愈發豐富,碳市場擴容催生碳期貨等衍生品,各證券板塊協同助力綠色IPO,全方位提升對綠色產業的支持;另一方面,信息科技與綠色金融深度融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賦能,助力項目風險評估、投資決策及保障交易安全;同時,在政策與市場需求推動下,綠色創業投資聚焦綠色領域,促使細分綠色技術蓬勃發展,助力初創企業加速綠色技術轉化應用,為各行業綠色轉型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資本市場不單單要做綠色金融的資金供給者,更要成為綠色產業生態的構建者。”對于如何適應上述新趨勢,董忠云表示,其一,完善綠色金融基礎設施,降低市場交易成本;其二,強化政策協同,推動交易所與碳市場互聯互通;其三,培育專業投資者群體,提升市場定價效率。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