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備受關注的經營貸違規入樓市問題,銀保監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民銀行26日聯合發布《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下稱《通知》),從借款人資質核查、信貸需求審核、貸款期限管理、抵押物管理等方面提出嚴格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以來已在多地施行的相關政策至此將在全國范圍推進,經營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迎來全面強監管。
此外,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將聯合開展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5月31日前完成排查工作,并加大對違規問題督促整改和處罰力度。
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
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
近年來,個人經營性貸款、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等經營用途貸款在滿足企業臨時性周轉性資金需求、提升企業持續運行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近期一些企業和個人違規將經營用途貸款投向房地產領域問題突出,影響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果,擠占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的信貸資源。”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李萬斌認為,監管層對銀行經營貸進行史上最嚴的大面積排查,是從源頭上避免“房抵貸”資金變相流入樓市。今年的重點任務,并非簡單粗暴地收縮經營貸規模,而是在普惠的同時,對該部分資金流入樓市的各種可能方式進行全面圍追堵截。銀行新增貸款條件、加強抵押物管理、加強貸后資金可疑流向監控等,都是較為有力的防范措施。
和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時
同時簽訂資金用途承諾函
針對加強借款人資質核查,《通知》提出,加強經營用途貸款“三查”,落實好各項授信審批要求,不得向無實際經營的空殼企業發放經營用途貸款。
對企業成立時間或受讓企業股權時間短于1年,以及持有被抵押房產時間低于1年的借款人,要進一步加強借款主體資質審核,對工商注冊、企業經營、納稅情況等各類信息進行交叉驗證,不得以企業證明材料代替實質性審核。
《通知》要求加強貸款期限管理、加強貸款抵押物管理。對期限超過3年的經營用途貸款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確保資金真正用于企業經營;要求合理把握貸款抵押成數,重點審查房產交易完成后短期內申請經營用途貸款的融資需求合理性。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近兩年房地產市場炒作過程中出現了一種做法,即先借款買房,然后通過抵押來套取資金,這是一種很隱蔽的“騙貸”模式。對于此類抵押做法進行規范,有助于打擊“買房—抵押—融資—再買房”的炒房模式。
為加強貸中貸后管理,《通知》明確要求,在和借款人簽訂貸款協議時,應同時簽訂資金用途承諾函,明確一旦發現貸款被挪用于房地產領域的將立刻收回貸款,壓降授信額度,并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在加強中介機構管理方面,對存在協助借款人套取經營用途貸款行為的中介機構,一律不得進行合作;各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建立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人員違規行為“黑名單”。
后續將加大監督檢查力度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嚴控經營用途貸款,是否會對企業和個人的合理融資造成影響?
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當前,一些經營用途貸款被違規挪用于房地產領域,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實體經濟的信貸資源。《通知》嚴肅治理此類違規行為,將釋放更多信貸資源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在后續工作安排上,各銀保監局、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人民銀行分支機構要加大對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的監督檢查力度,暢通違規問題投訴舉報方式,及時共享并聯合排查違規線索。
“要將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等相關問題作為各類檢查的重要內容,依法嚴格問責,加強聯合懲戒,將企業和個人違規挪用經營用途貸款的相關行政處罰信息及時納入征信系統。同時,聯合開展一次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問題專項排查。”有關部門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說。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