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波動是當前這場戰“疫”中每個人都要過的一關,一個好的心理狀態對于生活、工作甚至身體情況都會產生積極的正向影響。如何建立良好心態?而這其中,精神疾病患者應該注意什么?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專家。
焦慮也是自我保護方式
疫情中,每個人都是戰士。普通人雖然不在一線抗“疫”,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焦慮、恐慌、緊張。
“大家可能會覺得焦慮是個不好的情緒,其實換個角度,焦慮也是有好處的,會對我們產生保護作用。舉個例子,生活中我們吃了不干凈的東西,可能會吐或者拉肚子,目的是把臟東西盡快排出去,焦慮的道理是一樣的。”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科、睡眠醫學中心主任王春雪教授解釋,“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本能就會害怕、擔心、緊張、恐懼。在這樣的狀態下,呼吸、心跳會加快,骨骼肌肉變得緊張,胃腸道受到抑制,聽覺可能都會變得比以前增強。全身上下所有的器官系統在大腦的支配下重新分配資源,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你。”
有緊張、害怕的能力,才能夠減少我們暴露的危險,所以,焦慮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而且是必須具備的。但是,要注意分辨自己是否過度焦慮,比如和自己以前或者和朋友對比一下情緒變化;再看一下自己有沒有失眠、淚點低等身體和心理層面的變化。如果這幾個方面都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那就可能是焦慮過度,如果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就需要看醫生了。
藥不能停,有復發風險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焦慮情緒是正常的,但有兩類人群要特別警惕。”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第六醫院)司天梅副院長提醒。
第一類是有既往病史的患者,包括抑郁、焦慮病史的或者其他精神障礙病史。這類人群即使目前處在病情穩定期,疫情作為一個明顯應激,可能會成為他們復發的因素。司天梅呼吁,患者在規律服藥期間不要停藥,停藥不僅有可能會使得穩定的精神疾病出現波動和復發,還可能會有一定的停藥反應。疫情期間,醫院一次可開三個月的藥量,減少去醫院的暴露風險。如果不方便去醫院開藥,可以在可靠的網站上購藥,或者到家附近的社區醫院、藥店去購藥。此外,患者也可以在線上與自己的醫生進行溝通,對目前的抑郁情況進行評估,必要時建議要增加藥物的劑量,或要增加輔助用藥。
第二類人群是高暴露人群,比如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等。如果抑郁或者焦慮持續程度比較重,比如突然變得特別容易發脾氣,情緒很不穩定,入睡也困難,或者是出現睡眠不解乏,效率降低,記憶力下降等情況,一定要警惕,及時找醫生進行咨詢。
堅持兩周,復工不再焦慮
經過一個多月的“宅”生活,全國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復工復產,對于工作節奏的改變,很多人職場人士多多少少會產生緊張和焦慮情緒,可能增加抑郁的風險。
“我們一定要分析這種情緒的來源,是由于工作壓力變化?環境變化?還是由于擔心感染新冠病毒?”北京安定醫院副院長、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學系主任李占江教授說,“一般一種行為堅持兩周就可以形成習慣,前段時間人們在家里形成了新的生活或工作模式。等復工后,這種模式又要向一種新的模式轉變,這個過程中就會出現不適應的情況,比如注意力不集中,效率比較低等,是一個很正常的反應。只要接納這種感受,不要強行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堅持兩周,情況就會變,又會適應新的工作模式。如果是擔心有感染風險,那我們要在實施科學防控措施后,去接受可能面臨的風險,然后堅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節奏,因為除了新冠病毒,我們每天還會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
而對于還保持在家辦公狀態的人,建議大家要逐步培養和復工一樣的工作節奏,沿襲以往去辦公室的工作習慣。比如在家里整理出一個小區域專屬辦公空間,實現場景分工。另外,按時工作、按時休息,保持整體工作時長,對時間進行合理分配。這樣可以在復工后盡快進入工作狀態,也是舒緩自己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