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股持續震蕩,新基金發行遭遇嚴峻挑戰。
數據顯示,截至2月15日,今年以來共有33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公告,除了中小基金公司發行“遇冷”外,其中也不乏頭部基金公司身影。
市場情緒進入冰點,投資者是否該加倉?事實上,公募基金有“好發不好做”的特征,在基金發行冰點期入場,整體收益要明顯好于在發行熱潮期入場。
募集延期日益增多
基金延期結束募集的現象,在2022年開年后格外明顯。值得注意的是,扎堆延期募集的現象不僅出現在上銀、中加、同泰等中小型基金公司,易方達、匯添富、博時、富國等頭部大型公司新基金發行也頻現延期募集。
2月15日,博時恒瑞一年封閉A發布公告稱,將原定募集截止日從2月15日延期至2月22日。2月14日,上銀穩健優選12個月持有A發布公告稱,將原定募集截止日從2月14日延期至2月28日。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曾于1月28日發布提前至2月14日結束募集的公告,此后卻延長募集期。
此外,中加量化研選于1月10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為1月21日,公司在認購截止前一天發布公告稱延期至3月31日,為新基發行再爭取兩個月時間。同時,華商穩健匯利一年持有于1月17日開始募集,原定認購截止日為1月28日。1月15日,該基金發布公告,將募集截止日延至4月15日,募集期延長近三個月。
“基金好做不好發”或再現
與2021年1月新基金發行火熱的情形相比,今年以來的市場回調明顯影響了投資者熱情,也影響了新基金的發行進度。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成立基金平均發行規模為9.64億份,發行規模合計912.60億份,而去年同期為5128.42億份。
從歷史數據來看,在基金“不好發”的時候入場,投資者的收益卻往往更好。以最近的一次新基金發行冰點——2020年3月為例,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股市共振下跌,當月基金平均募集規模僅有8.82億元,是當年唯一一個未超過10億元的月份,也是發行總份額最低的月份。
在此期間成立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和普通股票型基金共有47只,成立以來至2022年2月14日,有45只實現正收益,平均收益率是38.73%。
為什么“基金不好發的時候好做”呢?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交投冷清或者市場下跌時認購新基金,往往具備幾個優勢:首先,新基金建倉期由于倉位較低,能夠較好應對市場的大幅波動;其次,市場回調有利于優質公司的高估值逐步消化、股價回歸更合理區間,使基金經理能以更優價格買入優質標的;最后,市場風格快速輪動時,新基金具備更大的操作空間,能更好地適應市場風格。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