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鄭馨悅
12月7日,為探尋基金行業新增長路徑、差異化變革,畢馬威發布《2023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趨勢及戰略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從十年回顧、競爭格局、核心能力塑造等方面,對基金行業的發展做出新的洞察與研究。就當前政策環境,畢馬威中國證券基金業主管合伙人王國蓓表示,“2022年是資管新規全面落地元年,行業政策持續出臺賦能公募基金迎接發展新機遇。2022年11月份以來,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及相關配套政策陸續出臺,基金公司持續發揮投資管理專業優勢,做養老金融產品創新的‘領航員’,為養老金投資保值增值貢獻力量。”
繼往開來:“新黃金十年”公募基金行業前景可期
回顧過往,報告認為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措施推動下,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日益完善,中國公募基金也迎來了“黃金十年”跨越式飛躍:總規模增超9倍,產品數量增超10000只,投資者數量增加了17倍。其中,截至2021年年底開放式基金總規模達3.47萬億美元,繼續全球第四位的排名。
展望未來,在居民財富總量快速增加,資產配置結構持續轉移的市場環境下,養老金長線資金入市疊加全面注冊制落地擴大資產端供給,直接融資加速發展,報告預測時代紅利將驅動公募基金規模持續上漲,行業高增長態勢有望保持。
對此,畢馬威中國證券基金業合伙人黃小熠表示,公募基金行業取得黃金十年跨越式發展,在推動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防范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踐行責任投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成為普惠金融典范。展望2023年,公募基金在進一步高質量發展時,需密切關注投資理念、投資模式、資金結構及基金銷售方面呈現的新趨勢。
千帆競發:深化多元競合,逐鹿資管賽道
報告指出,當前公募基金領跑大資管行業。首先,近年來公募基金增速顯著,是大資管行業主要賽道。自2018年至2021年末,公募基金規模復合增長率達25.2%,超越私募基金、銀行理財以及保險資管行業。其次,相比大資管行業中的其他板塊,公募基金的核心優勢是投研能力,尤其是標準化證券投資,引領整個資管行業發展。
針對公募基金行業格局,報告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分析:
一是在基金公司方面,頸部公司份額提升,集中度仍有上漲空間。報告顯示行業第10名至20名的基金公司份額占比逐年提升,尤其近五年由2017年的19%提升至2022年上半年的24%。并且,報告認為馬太效應或為未來趨勢,行業資源或持續向頭部集中,持續創新、差異化競爭戰略和構建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
二是在基金產品方面,貨幣基金增速放緩,集中度下降;主動權益基金規模爆發,規模向頭部進一步集中;被動指數基金競爭趨于白熱化,頭部公司具備較高品牌壁壘。
三是在公司盈利性方面,隨著公募基金行業規模的快速擴張,行業平均盈利水平有所提升。頭部機構在行情震蕩時期仍然保持較強業績韌性,而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力求彎道超車,通過發力特色業務、打造拳頭產品、積極應對市場變化或重視投顧業務,在2022年上半年展現出了“強韌的生命力”。
針對基金行業競合新格局,畢馬威中國財富及資產管理戰略咨詢合伙人杜劍敏指出,資管新規后,資管行業從數量型規模增長向質量型結構優化轉型發展。公募基金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實現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面臨對內來自銀行理財等機構、對外來自外資資管巨頭的挑戰,如何構建有效的競合新格局,成為基金行業發展的重要課題。
邁向卓越:明確關鍵任務,構建核心能力
報告認為,公募基金公司可制定差異化發展戰略,打造自身特色,需重點關注管理架構、產品體系、渠道布局、投研體系以及金融科技方面的五大關鍵任務:一是管理架構方面,探索多元靈活的股權結構,優化股權激勵制度,有效實現投資者、員工與股東的利益綁定,推動公司經營提質增效;二是產品體系方面,推進專業化產品創新開發,探索差異化發展路徑,致力于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差異化的財富管理需求;三是渠道布局方面,加強多元化渠道建設,構建多維客戶服務體系,提升信息觸達和客戶轉化效能,提供高獲客、高留存、高提升的優質資產配置服務;四是投研體系方面,優化長效考核機制,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完善管理人過渡機制,建立穩定投資風格;五是金融科技方面,搭建“投研一體化”智能平臺,賦能投顧直銷服務,強化金融科技運用,形成長期發展壁壘性優勢。
報告指出,2023年將開啟公募基金“新黃金十年”,行業未來蘊含較大發展機遇:在助力實現社會共同富裕方面,發揮“投資價值發現者”的專業能力;在提升投資者獲得感方面,牢記“投資者利益至上”的初心使命,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在賦能養老體系建設方面,提升養老投資的產品創新、專業服務能力。公募基金行業只要繼續向下扎根、向內思考、向外探尋,必將迎來更加美好的未來。
(編輯 李波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