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彭衍菘
公募基金分紅持續升溫。
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截至6月10日,公募基金共計分紅2677次,分紅總額達956.43億元,分紅總額同比增長41.04%,創下近三年同期新高。在政策引導與市場回暖的雙重驅動下,公募基金通過“真金白銀”回饋投資者力度顯著提升。
分類型看,債券型基金仍是分紅主力。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債券型基金共分紅2088次,分紅總額達733.48億元,占公募基金分紅總額比例的76.69%。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表現尤為突出,在全市場分紅金額超5億元的26只基金中占據13席,中銀豐和定期開放債券(004722)以20.03億元的分紅金額位列總榜第三。
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分紅呈現爆發式增長。數據顯示,年內QDII基金合計分紅23次,分紅總額7.53億元,同比大增1777.66%。
權益類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分紅金額翻倍。其中,股票型基金共分紅308次,分紅總額130.18億元,同比增長148.41%;混合型基金共分紅183次,分紅總額42.70億元,同比大增162.81%。
在股票型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基金表現搶眼,在全市場分紅金額前十的產品中占據6席,華夏滬深300ETF(510330)分紅金額居首,為26.83億元;嘉實滬深300ETF(159919)、南方中證500ETF(510500)等分紅金額居前,均超15億元。
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總監孫珩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權益類產品加大分紅力度。從市場環境看,去年9月份以來股市回暖,為權益類基金創造了盈利空間,使基金具備分紅基礎。從監管層面看,相關部門積極引導基金公司從規模導向轉向注重投資者回報,促使基金管理人主動提升分紅水平。
從基金公司角度看,頭部機構貢獻顯著。公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共有134家公募機構旗下產品實施分紅,其中97家公募機構分紅金額不低于1億元,易方達基金、華夏基金、中銀基金旗下產品分紅總額位列前三,分別為63.63億元、56.62億元、53.20億元。
孫珩表示,對投資者而言,分紅可讓其在不贖回份額時獲得回報,現金分紅能鎖定收益、降低市場波動風險,紅利再投資則可享受復利增長。長遠看,這有助于增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吸引更多資金流入權益市場,促進權益類基金市場健康發展,推動中長期投資生態的形成。
00:25 | 加碼新材料業務 朗迪集團擬增持聚... |
00:25 | 哈啰高調入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 ... |
00:25 | 佳都科技籌劃赴港上市 加快國際化... |
00:25 | 直擊隆基綠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
00:25 | 年內上汽集團單月銷量實現“六連漲... |
00:25 | 諾力股份擬分拆中鼎智能赴港上市 |
00:25 | 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超... |
00:25 | 年內深圳樓市成交實現較高水平 |
00:25 | AI醫療行業再迎利好 相關概念股表... |
00:25 | 風電設備退役潮悄然襲來 資源化利... |
00:20 | 上半年商業銀行管理層密集調整 高... |
00:20 | 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生態持續優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