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馬薪婷
對于事業部制,業界普遍認為,能夠允許投資能力優秀的公募人才成立團隊,與公司在管理費收入上分成的事業部制,在激勵人才、溝通效率、提升業績、服務投資者等方面有比較顯著的激勵效果。
而今,斯隆的事業部制在中國公募基金業悄然試水。為什么公募基金要發展事業部制?發展事業部制的公募基金公司如今是否有所成效?“本土化”事業部制在實施過程中困難是什么?《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專訪了實施事業部制的華商基金總經理梁永強:“事業部是公募行業需要的機制,借鑒是必須的。”他認為,事業部制能夠體現合伙人精神,并且一定要圍繞公司自身的發展路徑進行。
說起梁永強,與大多數基金公司老總的升遷不同,他是華商基金公司自我培養起來的總經理。從剛出校門的青春年少到如今的正值壯年,梁永強加入華商基金已有12載。伴隨著華商基金從成立到發展壯大,梁永強也從籌備組成員、研究員漸漸成長為擁有自己投資體系的基金經理,直至公司總經理。2015年10月份,梁永強正式履任華商基金總經理,不僅負責華商基金的整體業務,同時又是4只混合型基金的掌舵者。
據介紹,截至目前,華商基金投資部已進行了事業部的孵化,成立了梁永強投資事業部和梁偉泓投資事業部(梁偉泓為華商基金總經理助理兼投資總監)。專戶也通過事業部的形式,吸引了外部一些做絕對收益的人才,有其他公募的基金經理、券商自營和保險,背景各不相同。
“內生型”事業部制的
獨有標簽
事實上,早在1924年,“事業部制”就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興起。時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的斯隆,把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劃分部門,設立若干事業部,每一個事業部是一個核算單位,并在內部的經營管理上擁有自主性和獨立性。斯隆構建的事業部制在市場上大獲成功,1924年到1927年,通用汽車的市場占有率從18.8%上升到43.3%。通用汽車公司也因此成為世界汽車產業中的翹楚。
事業部制在通用汽車公司的成功范例,在美國乃至全球興起熱潮,共同基金、投資銀行、私募股權公司以及其他大型資產管理平臺紛紛成為事業部制的簇擁。迄今為止,事業部制在海外資產管理行業的運作已經非常成熟,無論大中型還是小型基金公司,都普遍采用事業部制。
基金公司為什么要發展事業部制?
“事業部是公募行業需要的機制,借鑒是必須的。”華商基金總經理梁永強對此的觀點是,當自身的優勢以及能力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通過一種形式去表達,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支撐的時候,構架越全,對公司的拖累反而越大。事業部制能夠體現合伙人精神,并且一定要圍繞公司自身的發展路徑進行。
然而在仔細考察思考后,梁永強對當前通行的“外延式”事業部進行了改造,在華商實施的是“內生型”事業部。
一些基金公司事業部的成立,往往來自于“挖角”——基金公司傾向于吸引外部投資明星加盟,并為其設立事業部。梁永強則在華商內部設立了完整的事業部養成階梯,每位事業部基金經理都會經歷“培養—激勵—合伙”三個階段。第一、二階段適用目標責任制,當基金經理管理的規模達到50億元或業績達到一定標準時進入第三階段,公司將為其設立事業部。初始規模保證了事業部在成立之初就有一定的規模支持,使得事業部擺脫了“創業起點”的時點選擇難題。
良好的設計,為事業部可持續發展儲備了人才,“在華商這個平臺上,我們預計會不斷地有事業部冒出來。每位基金經理都是事業部的苗子,需要公司的精心呵護和傾力培養。”梁永強說。
為了避免事業部在產品發行時,相互爭奪前中后臺資源現象,華商基金設立了產品管理委員會。事業部的發展,必須服從公司層面的發展規劃。產品管理委員會對于產品線布局與資源分配進行協調規劃。“不同的市場環境,對不同的事業部利弊不同,公司會根據事業部的特點和市場情況,把公司的資源有效利用起來。”梁永強說。
梁永強介紹,目前事業部運行良好,而且有外部人才加入,實現了“內生型”事業部“兌現”外部資源的效果。此外,華商基金在市場體系也試運行了事業部制,目前有機構業務和渠道業務兩個事業部。
“造血”功能
和激勵機制共融共生
“公募和專戶之間有分隔,事業部更像一個孵化器,跟原有體系不沖突,但又是在同一個平臺上,彼此的優勢都能互補起來。”梁永強非常認可事業部制的改革作用:“與此相應的,激勵機制也更加清晰,所有人對自己的預期都非常透明。具體到投資端是兩個制度,一個是事業部制,一個是目標責任制,每個投資經理都有很清晰的激勵預期。”
“但激勵并不是最核心的,好的平臺首先要能幫助平臺里的人持續成長,其次才是合理的價值兌現機制。平臺的‘造血’功能和激勵機制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如果只有激勵機制,沒有平臺的‘造血’功能,短期可能會比較好,大家都沖著兌現而來,但等到價值實現完以后,很難長期化,最后還是會流失;如果只有‘造血’功能,沒有激勵機制,培養起來的人也留不住,所以這兩個功能是缺一不可的。”在梁永強看來,如今的華商基金已經基本具備了這兩個功能:“我希望通過內部和外部資源的搭配,公募部門能夠形成比較強的‘造血’能力,同時外部專戶這塊也形成比較強的吸引力,這樣整個內外資源就能達成一個共融共生的狀態。”
期待未來
出現更多事業部
“在推行事業部制的過程當中,最大挑戰還是在管理層的胸懷。事業部的改革是一個自主經營權不斷下移的過程,對原有管理架構的沖擊還是比較大的,這個過程對公司管理層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需要不斷的制度化、透明化和去中心化。”對于事業部改革的未來,梁永強說要看結果至少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包括過去這一年),標志就是出現更多的事業部。比如外部事業部孵化的一些人,可以單獨出去成立事業部,內部公募自己培養的又出現新的事業部,并且不是一兩個,而是一批。只有再生能力形成的時候,改革才能算初見成效。
“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內容要豐富到一定程度,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構架支撐起來。”梁永強表示,不僅是投研和市場,對于基金公司而言,如果未來各個業務線比如中后臺、信息部門等發揮得很好,都有建立新的子公司和事業部的機會。
梁永強簡歷:
華商基金總經理,投資決策委員會委員,華商動態阿爾法混合基金基金經理、華商主題精選混合基金基金經理、華商新銳產業混合基金基金經理、華商未來主題混合基金基金經理。
經濟學博士,14年證券從業經歷。2004年7月進入華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籌備組工作,歷任華商盛世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00:00 | 氫能或將重構能源版圖 |
00:00 | AI有望率先在醫療領域應用落地 |
00:00 | “銀發經濟”撬動高端醫療器械愈發... |
00:00 | 首旅酒店實施“人+數字人”經營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