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王小康
深圳的初秋,不似北方的天空遼遠明澈、云淡疏朗,好好的艷陽高照,中午卻突降暴雨。與約定的專訪時間大概晚了十幾分鐘,金信基金總經理、董事、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殷克勝見到記者時一再道歉,既謙和又真誠。
陪同殷克勝一起來的金信基金同事如是評價,“殷總更重要的特點是堅守、拼搏,內心的熱愛。”
“新的東西”已駐扎在心中
約定采訪的時間頗費周折,因為殷克勝經常是持續“出差中”,只能約在周日中午。簡單的寒暄之后,殷克勝從手提包里拿出了兩沓紙,一沓紙比較薄,一沓紙比較厚。比較薄的是不成規則的紙,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字,這是殷克勝在出差過程中,在飛機上寫的,是對記者書面采訪提綱的回答。“你提的問題,這兩天我都很認真地做了書面回答,因為在飛機上,只能隨手找些能寫字的紙了。”殷克勝不好意思地微笑道。
另一沓紙比較厚,是一本本類似雜志的小冊子,保存完整,字體工整,編排精致,名字叫《股市動態分析》,標注是內部資料,泛黃顏色是歷史的烙印,仔細看印制時間是1991年。記者打開翻看,隨處可見標記勾畫的痕跡,最令記者好奇的是文中K線圖竟然都是手繪的。“我博士一畢業就來到深圳,幾個博士一起辦了這個刊物,當時投資者對股票都是陌生的,什么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對這些幾乎都是一頭霧水,更不用說K線圖了,我們最早引進了K線圖,也沒有相應的技術,就自己畫K線圖,雜志中自己署名的文章太多了,不得已只好用筆名。”殷克勝富有感染力的描述,把記者的思路帶回到了90年代初的資本市場。“當時做資本市場研究挺難的,只有5只股票上市交易,數據、資料都不夠。”
一個90年代初的經濟學博士,編輯一本小冊子,會不會太屈才呢,“我感覺我干的東西都是之前沒人干過的,邊干邊摸索,每個印象都很深。”殷克勝的表達很樸素。
由于《股市動態分析》的聲名鵲起,由于殷克勝分析文章的深入淺出,影響力比想象的來得更猛一些。讀者閱讀時專注的眼神,培訓課上不斷地掌聲,這都成為殷克勝投身公募基金行業的重要外力。另一個重要外力是美國的一段學習經歷。1993年--1998年在任職于深圳證監部門期間,殷克勝被派到美國當訪問學者,在美國學習期間,開始研究公募基金,拜訪了一些當時美國知名的基金經理,沒學完就回來了。
1998年的中國,公募基金行業正在迎來歷史時刻,1998年被稱為中國公募基金元年,這一年鵬華基金成立,殷克勝自己把“鐵飯碗”打破了,毅然決然加入了鵬華基金,擔任常務副總裁,“當時覺得資產管理是新興行業,國家剛剛開始改革。我想去探索一下新的東西。搞基金,這是之前沒做過的。”
“新的東西”已經駐扎在了殷克勝的心中。一晃三十年,見證了中國股票市場從起步到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一直在從事著不曾有經驗的探索性的工作,探索全新的領域,從股票到基金,到金信基金,殷克勝又進入了新的“領域”----管理人持股。
面對壓力心態坦然
加盟鵬華基金后,殷克勝開啟了22年的公募基金職業生涯,22年彈指一揮,但對這個有了深厚的感情,有不舍、有熱愛、有堅守。
1998年,沒有幾個投資者對公募基金能說出個一二三的,普遍認為是保本保收的,第一次公募基金發行認購就達1100億元左右,1100億元,在1998年是天文數字,但當基金有浮虧時,老百姓意見很大,罵爹罵娘的不少。“投資人給了我們很大的壓力,使我們深感投資的重任。”談起在鵬華基金的時光,殷克勝回憶道。“但良好的投資回報,投資者的認同也會帶來特別大的成就感。”
作為鵬華基金創始人之一,殷克勝帶領的鵬華基金管理資產規模突破1500億元,其中社保基金管理規模達到600億元之多。業績成行業翹楚。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從一家知名公募基金高管功成身退,這似乎才是輕松又華麗的人生,更符合慣常邏輯,但殷克勝卻選擇了逆風而行。
離開鵬華擔任金鷹基金總經理幾年后,2015年7月份,金信基金公司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管理人出任大股東的公募基金,管理團隊持股35%,殷克勝擔任總經理、董事、投資決策委員會主席,角色轉變為股東+管理人。“這個轉變帶來的壓力和之前當職業經理人不一樣,會大很多倍。這也是不斷對自我的挑戰,因為之前在鵬華基金等地方其實已經做得很好了,至少在外人看來是很好的?,F在帶領全新的金信基金團隊,有很大的壓力。”
談起金信基金,壓力成了高頻詞。壓力來自幾個方面,公司的經營理念必須堅持中長期眼光,要把投資人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考量,牢牢樹立對投資人的長期服務意識,只有這樣,一家資產管理公司才有生命之本,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解決好投資人、股東、經理人之間的關系。之前公募是藍海,現在銀行系、券商系等等,外資也來了,行業已經是紅海了,次新公司的發展困難重重。
“其實我年齡也不小了,這個年紀還要拼打,有些人可能覺得沒必要,我自己覺得喜歡嘛。”殷克勝對于成功的人生也有不一樣的解讀。“成功的人生應該是歷經磨難最終仍能逆勢而起,自然能夠堅強,即便沒有起來,為此努力奮斗過,也應該算是另一種成功。”
在已是紅海的公募市場,彎道超車變得非常困難。對于競爭,殷總的心態很坦然,競爭也能帶來一定的好處,“在全球化視野下,逼迫思考公司定位,思考生存方法,應該算是浴火重生,經過大的考驗,如果能夠挺過去,立足的話,就是一個好的公司。”
殷克勝的理念里沒有彎道,“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堅守。只有奮發圖強、奮起直追,才能在行業內立足。”
選擇業績驅動規模之路
用中長期業績驅動規模增長,金信基金選擇了一條艱難的道路。“因為有了穩健的基礎,規模增長才是最堅實的,公司才能有真正的競爭力。金信基金選擇的這條路需要長期的攀登,這就需要堅守,堅定前行,再艱難也要走下去??恳恍┒唐诘姆椒ㄓ泻锰?,但不是金信基金追求的。”所謂厚積而薄發便是如此。
殷克勝對金信基金的未來之路是堅定的。前幾年也有一些人質疑金信基金,靠投資回報來打市場是很難的,但殷克勝覺得可以,會慢一點,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一定是有競爭力的。
經過5年的努力,金信基金業績表現不俗,choice數據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偏股主動型基金平均業績在146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8,金信民旺債券A上半年在所有債券型基金產品中業績排名第一。
此外,作為一個僅成立5年的公募基金公司,金信基金打造了一只即將有4年完整業績的拳頭產品——金信深圳成長,截至2020年9月2日,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約20%。相比其他同期成立的基金公司,這是難能可貴的。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這也似乎成了對金信基金最好的注解。
業績不錯,直接原因并不復雜,投研、人才、文化一個都不能少。
投資與研究是一個整體中互相支撐的兩個部分。投資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于投資和研究的深度與廣度,以及兩者的融合程度。融合程度取決于如何構建投研流程,如何構造研究成果向投資業績進行轉化。殷克勝在鵬華基金是分管投研的,對投研有自己的邏輯體系。“投資和研究就是科學和藝術,基金經理干的是投資是藝術,要掌握風向和熱點,照顧到情緒、心理等方方面面。研究則是解決基本面的問題,科學的問題??茖W問題沒解決好,要去解決藝術的問題是很難的。”
“希望靠我們的理念、流程、方法,不斷地產生優秀的基金經理,這才能增長長期的核心競爭力。”對于明星基金經理的打造,金信基金也有特殊的方法。
選擇中長期業績驅動規模,選擇“長跑”,企業文化才是源源不斷的“長跑”動力。“你看我是個老博士,就覺得三天不學習你就被淘汰掉了。”殷克勝微笑稱,在企業文化方面,金信基金強調三個方面,一個是責任文化,即公司、員工有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第二個是學習的文化,進取的文化,即是不是有很強的學習能力;第三個是協調的文化,協作文化。
“對于金信基金,起這個名字的時候,討論了很久,也沒有請專家,‘金信’的含義首先要和投資人之間保持高度信任,沒有投資人就沒有公司;二公司和員工要有誠信,有信用;三要有信心。把這幾個融合在一起,‘金’是黃金的金,黃金般的信任、信心和回報。”
文化說起來簡單,落實到每一個流程,績效考核都不容易,平時的言傳身教也是“必修課”。“每天早上的晨會,下午的策略會幾乎都是我親自主持的,每天不斷,管投資的,如果不參加,就不能掌握實時變化。”殷克勝每天的工作緊張而忙碌。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00:00 | 氫能或將重構能源版圖 |
00:00 | AI有望率先在醫療領域應用落地 |
00:00 | “銀發經濟”撬動高端醫療器械愈發... |
00:00 | 首旅酒店實施“人+數字人”經營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