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志偉
9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規范創新行穩致遠——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公募基金論壇”在京召開。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出席論壇并做主旨演講。江向陽在演講中稱,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必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巨大廣闊的投資機會。
資管行業格局在優化
江向陽在演講中稱,當前,中國經濟正聚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駛入高質量發展軌道。實體經濟正在發生的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和科技補短板;新基建和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產業變革與行業再造,創新升級成為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實業興則金融興,實體經濟的結構之變,必將體現為金融的生態之變;實體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必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巨大廣闊的投資機會。
在中國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歷史時期,資本市場承擔著關鍵樞紐作用。監管層加大力度推進科創板、創業板注冊制和市場互聯互通等改革,引入長期資金,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及信息披露水平,大幅提高對違法行為處罰力度。“一系列措施使得資本市場活躍度不斷提升,吸引力持續增強,迎來了歷史性發展機遇。”江向陽在演講強調指出。“日漸成熟的監管體系、健康有序的資本市場和穩定流入的長期資金,都將成為資管行業未來良性發展的動力源泉,帶來更多樣的產品、更多元的參與者,也促使資管行業回歸本源,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實體、服務民生、服務金融生態。”
江向陽在演講中稱,在監管的統一規范下,對接各等級風險偏好的資金需求,將形成以銀行理財子公司、公募基金、券商資管、保險資管、信托、私募基金為主導的不同層次的財富管理新格局。各類資管機構基因各異、優勢不一,彼此可以取長補短、共享共生,成為競合并存的統一體。
“資管行業競爭在加劇,合作在深入,格局在優化,生態在不斷豐富。公募基金將和各類資管機構一起,共同為投資者提供豐富的金融產品,滿足投資者不斷增長的差異化資產配置需求。”江向陽稱。
公募基金要加快核心能力建設
據悉,博時作為公募老五家,是目前國內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20年6月末,綜合資產管理規模近1.4萬億,客戶總數量超過1.1億人(數據來源:博時二季報)。
“作為資本市場重要的參與者與穩定器,資產管理行業的重要責任是通過把社會資本轉變為金融資本,借助投融資、風險管理和資源配置活動,把資源引導到有活力有潛力的實體經濟中去。”江向陽稱,各類資管機構的核心能力,是識別市場上不同“風險收益”特征的投資者,通過產品設計與投資策略應用,把資金最終引導到實業中,支持企業多元化的融資需求,同時為投資者帶來與其風險偏好和資金屬性相匹配的風險收益。
江向陽表示,一方面,博時基金認為價值投資在A股市場將長期有效。價值投資主要通過深入的基本面研究,找到盈利質量能夠持續提升的上市公司,并且在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時買入,等待市場風險偏好和估值的均值回歸。另一方面,在結構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大背景下,價值投資的內涵需要適當拓展。改革在經濟結構調整升級中提速,新技術、新組織形式、新產業集群加快行程,加快向改革要動力、向升級要優勢。公募基金要以產業資本的眼光,以合理的價格布局一批優質賽道的領跑者,保持專業深入的跟蹤研究,以時間換空間,分享企業長期成長的收益。以此為出發點,我們必然將加大對醫療、科技、消費升級、高端裝備、新能源、新興戰略性新材料等優質賽道的布局。
“博時基金認為,未來資產管理能力、產品設計能力、風險管理能力、品牌聲譽價值、金融科技運用能力等因素,將會成為各家資管機構比拼的核心。”江向陽強調稱。
江向陽稱,面對機遇和挑戰,公募基金要加快核心能力建設,特別是在核心投研能力、產品服務能力、客戶服務能力、風險管理能力、數字化能力的建設上,必須全力以赴;要緊扣投資者多樣化的財富管理需求,主動承擔起回報投資者的責任,引領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的理念和文化,發揮好公募基金組合管理和資產配置的專業優勢;同時,做好客戶陪伴,建立知識分享體系,利用金融科技,拓展投資者教育新領域,提供投資顧問服務,與投資者做更深入互動,為其帶來更好的投資體驗和價值回報。
(編輯 沈明)
00:00 | 澳優2024年營收利潤韌性雙增長 國... |
00:00 | 受益于電網建設加速 平高電氣去年... |
00:00 | 安踏集團擬以2.9億美元收購狼爪 多... |
00:00 | 科創板首份2025年一季報出爐 開局... |
00:00 | 阿里巴巴錨定“AI服務商” |
00:00 | 湯姆貓董事長朱志剛:一千個用戶身... |
00:00 | 強強聯合 分眾傳媒擬收購新潮傳媒 |
00:00 | 禾盛新材:推動業務向高附加值領域... |
00:00 | 氫能或將重構能源版圖 |
00:00 | AI有望率先在醫療領域應用落地 |
00:00 | “銀發經濟”撬動高端醫療器械愈發... |
00:00 | 首旅酒店實施“人+數字人”經營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