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T康得新戴帽了,這家曾經近千億市值的國內新材料龍頭,2015年8月董事長“三年后市值3000億”的豪言壯語還縈繞耳邊,然而殘酷的事實是,如今市值只剩了200億。
隨著銀行賬戶被凍結,大股東挪用資金的事實終于浮出水面,網上的分析有很多,這里就不贅述了,本文主要通過還原康得新墮落的始末,思考值得吸取的教訓。
大家聊天時關于康得新基本是有共識的,這家公司不讓人放心。昨天梳理了去年以來康得新的公告,整體感覺就像懸疑小說,公司在遮遮掩掩的忙亂后,最終紙還是沒能包住火。
1、多次試圖維護股價未果
因為控股股東股票基本全部質押,公司深知維護股價的重要性,下跌過程中想盡了各種辦法。
(1)2018年1月16日中小板指數翻紅的情況下公司股價大跌6.81%,于是第二天晚上公司竟然在高位推出了增持計劃。后來,該計劃不但沒執行,還在7月12日延期了,當天同時延期的還有之前兩次增發的募投項目。
(2)2018年6月1日公司股價閃崩跌停后,當晚宣布正在籌劃與國內某大型央企進行高分子材料行業的投資及業務合作(后得知為中國交建),停牌不超過3日,本該復牌時公司又公布了發行股份收購上海傲邦,這一停就是5個月。
(3)2018年11月14日,公司股票復牌2個跌停后,又推出了5-15億回購方案(后根據政策改為5-10億),不超過20元/股,公司解釋的原因是“基于目前公司股價持續低迷,不能合理反映公司的價值”,后面半句頗為諷刺,維護股價才是真實目的,然而之前的增持計劃都沒兌現,想讓股價止跌,但基本面不允許啊。
2、欲蓋彌彰的資本運作
資本運作是去年公司的主線,總結起來就是“海內外收購一起搞,但全都沒成功”。
(1)海外收購
2018年2月7日,公司公告重大事項停牌,2月23日公布停牌原因,擬現金全資收購海外先進高分子材料平臺企業,4月3日延長停牌1個月,4月26日公告稱,并購標的規模較大,且涉及海外收購具有一定復雜性,相關工作尚未全部完成,尚未與交易對方就本次交易簽署正式協議,會繼續推進,股價復牌。(就在此期間的4月20日和4月26日,后來違約的兩期超短期融資券發行了)。項目推進到9月6日,公司卻終止了這筆海外收購,給出的理由是:中美貿易摩擦,收購項目在美國審批的困難程度加大。標的倒是浮出了水面——位于美國加州的寶德公司,好像在告訴投資者:“我們確實在努力,但身不由己”。
(2)國內收購
2018年6月6日,閃崩后眼見要復牌,公司推出了又一個收購事項,擬發行股份收購上海傲邦汽車用品有限公司,停牌不超過1個月。隨后公司開始了多次延期復牌,原因倒也簡單:一直在商討、論證。其中有意思的是,2018年8月20日,公司公告和上海傲邦簽訂了《收購框架協議》,具體的合作內容和實施細節尚待進一步落實和明確,后期是否能夠簽署正式的協議或合同尚存在不確定性。與此同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繼續停牌1個月,次日,方案卻改成了繼續停牌2個月。據公司說該筆收購規模為5-8億,對康得新來說并不算大,復牌卻要一拖再拖。12月5日該項目改為現金收購,但其實公司已經揭不開鍋。
3、監管層高度關注
其實早在2018年5月10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就曾關于公司貨幣資金真實性、大額舉債、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等問題發過關注函,公司的回答言之鑿鑿,告訴監管層妥妥的沒毛病。2018年6月20日,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再發關注函,要求核實媒體題為《康得新信用坍塌,美元債收益率飆升至兩位數》文章的真實性,公司回復是部分失實,國際評級機構雖然關注公司停牌時間和大股東質押率偏高事項,對其進行了復評,但并未下調評級。估計公司自己都心虛,所以才使用了“部分失實”這個字眼。
4、立案調查
之前監管層只是關注,但10月29日性質變了,證監會因未披露股東間的一致行動關系對康得新及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鐘玉先生立案調查。原來2016年10月中泰創贏舉牌康得新期間,由于康得集團要求中泰創贏持有三年以上,因此康得集團與中泰創贏簽署了帶有保底條款的協議。這不是赤果果的利益輸送嗎?2018年12月21日,公司和中泰創贏解除《戰略合作協議》,各方互不享有原協議項下的各項權利,互不承擔原協議項下的各項義務和責任。各方承諾互不主張基于原協議項下的任何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中泰創贏是2016年12月舉牌的,當時股價在20元附近,2018年11月23日該公司持有的2.74億股還在里邊,已經接近腰斬,如果現在還沒出則損失更大,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5、困境擺上臺面
2018年11月7日,康得集團與張家港城投、東吳證券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張家港城投及東吳證券作為戰略投資者,擬出資27億人民幣通過承接債權的方式或法律法規允許的其他方式幫助大股東康得集團紓解高質押率困境,化解上市公司風險。11月14日公司公告,張家港政府投資平臺、東吳證券及康得集團有關團隊已經開展質押債務梳理、情況排查、承債及轉股方案設計等相關工作,為后續承接債務做準備。表達的意思不能再明確了,公司快不行了。
2018年12月28日,控股股東增資康得碳谷科技有限公司事宜由2018年12月31日前完成修改為2019年6月30日前完成。進一步證實公司已經無米下鍋。
2019年1月15日和1月21日,謎底終于揭開,公司額度10億元和5億元的兩期超短期融資券均未能兌付本息,構成實質違約;1月16日深交所就貨幣資金等問題再次問詢,提出了對財務報表真實性的質疑;1月20日,在證券監管部門調查過程中,公司承認經過自查存在被大股東占用資金的情況;1月21日,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康得新”;昨晚公司發布公告,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存在退市風險。
至此就是康得新墮落的全過程,事件值得吸取的教訓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上市公司維護股價本可以理解,但如果頻繁因為極端走勢不按常理出牌就需要多個心眼,高位增持、通過收購拖延躲避復牌、增持推遲還推出回購方案,都屬此類;
2、多次被監管層發關注函的公司要謹慎,事實證明,去年證監會的懷疑是完全正確的,不要認為自己比監管層還聰明;
3、如果說關注函需要謹慎,被立案調查的公司則需要徹底回避,跟生活中一個道理,好人不會輕易進局子;
4、股東高比例質押的公司盡量遠離,近幾年,因為股價下跌質押爆倉壓垮公司的案例屢見不鮮;
5、評估事件要客觀,切不可心理麻醉。11月7日張家港城投和東吳證券的介入基本等同于風險提示,此時如果還心存幻想當利好買入到現在已經腰斬,更有甚者在公司違約后還往里沖,就完全是賭徒行為了;
6、有爭議的公司,完全可以不投。比如上周四在群里聊過$廣譽遠(SH600771)$,這個公司很多投資者看好,但我認為其應收過高存在明顯瑕疵,不投頂多就是錯過機會,卻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踩雷,安全永遠是首位的。
PS:據報道,昨天康得新董事長鐘玉出席了債券持有人會議,稱通過應收賬款、銀行支持、引進戰投等方式可以在一季度之前把錢還上。公司也許還有保住上市資格的希望,但即便如此,恐很難再現昔日輝煌,不進則退,更何況公司退了不只一步。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