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曾被譽為“新材料白馬股”的康得新正式戴上“ST”帽,變身為“ST康得新”。根據康得新1月21日晚發布的公告,因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公司股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自2019年1月23日開市起,公司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簡稱由“康得新”變更為“ST康得新”。由此可見,康得新變身為“ST康得新”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銀行賬號被凍結的緣故。
為什么康得新主要銀行賬號會被凍結呢?究其原因在于該公司有兩期債券構成違約的緣故。其中,2018年度第一期超短期融資券(債券簡稱:18康得新SCP001)發行總額10億元,本息合計10.4億元;2018年度第二期超短期融資券(債券簡稱:18康得新SCP002)發行總額5億元,本息合計5.2億元。這15億元的債券均已到期,但康得新未能兌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就像康得新的融資債券發行令人吃驚一樣,康得新這15億元債券的違約讓市場更加吃驚。因為康得新不僅是公認的“新材料白馬股”,截止2018年11月,作為國家隊的證金公司還以8792.12萬股、占比2.48%的比重位居該公司第四大股東之列。而且根據該公司2018年三季報,截至9月30日,康得新賬面期末貨幣資金約150.14億元,現金余額高達143.13億元。康得新手握150億元的資金,卻無法兌付15億元的債券,這無疑讓市場驚呆了。投資者紛紛質疑康得新存在賬務造假的嫌疑。
面對市場的質疑以及深交所的“問詢”,1月20日深夜,康得新終于發公告,承認公司存在被大股東占用資金的情況。而在1月22日召開的康得新債權人會議上,公司董事長鐘玉就150億資金的去向問題做出解釋,其中有近100億的資金被挪用做碳纖維業務,另外50億的貨幣資金因為受限而無法挪用。鐘玉還表示,上市公司的錢還被拿去股票質押補倉。這其中的挪用做碳纖業務與被拿去股票質押補倉,基本上就是被大股東所占用。由此看來,康得新被逼到債券違約、公司股票被ST這樣的地步,完全是大股東惹的禍。
對于A股市場來說,大股東惹禍是一個常見現象,大股東占用資金的問題也是A股市場一個老大難問題。畢竟對于絕大多數的上市公司來說,都有自己的控股股東,也即是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如果有一個好的大股東,能夠積極支持公司的發展,為公司的發展排憂解難,這對于上市公司的發展來說,當然是一個很大的支持,對上市公司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如果遇上了一個不好的大股東,想方設法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那么,上市公司就面臨著被掏空的危險。畢竟在上市公司里,由于大股東一股獨大,上市公司的事務通常都是大股東說了算。如果遇上這樣的大股東,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都要自認倒霉了。
而現實中,確有不少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大股東。比如,A股史上號稱是“最窮的上市公司”*ST華澤,實際上就是被大股東掏窮了的。如截止2018年三季度末,實控人的關聯方陜西星王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對*ST華澤的違規占款仍然高達14.86億元,*ST華澤因此被逼到了退市的邊緣。
也正是基于A股這樣的市場環境,康得新的資金被大股東康得集團所占用并不令人奇怪。畢竟在目前A股市場并不成熟,包括管理層的監管并不嚴格的情況下,不少大股東就是把上市公司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因此,面對康得新躺在賬面上的150億元的貨幣資金,這對于大股東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誘惑,大股東不因此動點心思,不想將其據為己有,那才真叫人感到奇怪呢!
而根據1月22日債權人會議傳來的消息,康得新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鐘玉在現場表示,通過應收賬款、銀行支持、引進戰投等方式,可以在一季度末之前把錢逐步還上。據分析,如果債權人會議協商好了,ST康得新的銀行賬戶很快被解封。一旦ST康得新的銀行賬戶被解封,剛剛帶上的ST也會隨之摘掉。這樣的結果當然是投資者所期待的,但愿大股東能夠說話算數,讓ST康得新能夠度過眼前的這場危機。
但對于大股東占款問題,顯然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大股東的自覺歸還,還需要從監管的角度來加強監管。比如,要嚴禁大股東違規占款,要建立大股東占款的監管機制,以及在財務報表上對大股東占款問題進行單列,要對大股東占款進行問責,以及建立對大股東占款的追討機制,絕不能放任大股東的占款行為,并因此讓投資者蒙受損失。尤其是要完善司法機制,鼓勵蒙受損失的投資者向大股東索賠,以切實維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