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元
2019年,對于神州信息來說,無疑是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在這一年里,神州信息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億元大關。在歸母凈利方面,2019年實現了3.76億元,這也是神州信息2013年上市以來最好的成績。神州信息何以在2019年取得如此驕人的業績?為此,記者專訪了神州信息董秘劉偉剛,請他向投資者介紹一下神州信息靚麗業績背后的秘密。
《證券日報》:首先,能不能從業務結構方面梳理一下神州信息2019年年報?
劉偉剛:從神州信息2019年的業務結構來看,神州信息金融行業的軟件和服務業務在2018年占比為38%,2019年增加了18個百分點,達到56%的占比。正是因為金融行業業務結構的變化,使得神州信息整個業務結構產生了質的轉變。總的軟件開發及技術服務業務從2018年46%占比,達到了2019年53%的占比,這也是神州信息有史以來第一次軟件和服務業務收入占比大于集成業務收入。軟件和服務業務成為公司業務的主要構成,說明整個公司的業務性質發生了標志性變化。
從規模上來講,神州信息2019年101億元的營業收入中,軟件和服務業務達到54億元,其中金融科技軟件和服務業務從13億元增長到21億元,增長比例達到62%。無論總的軟服業務54億元的收入規模,還是金融科技軟服業務21億元的收入規模,都說明神州信息在整個軟件服務行業處于領先位置,這一位置也表明了神州信息在數字化領域的行業地位。
《證券日報》:神州信息在2019年取得如此業績背后的秘笈是什么?
劉偉剛:2019年是神州信息深度聚焦金融科技的一年,也是在金融科技領域取得了較好成績的一年。神州信息在去年利用大半年的時間,來制訂和梳理整個金融科技戰略,并正式對外發布。
神州信息的金融科技戰略圍繞新的定位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夯實現有的業務基礎,穩步推進整體業務增長,服務于金融行業技術升級。這和國家的大方針、政策相吻合。第二,積極推進金融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國家金融科技信息化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僅是大家過去理解的網絡設備、存儲設備等;還包括在信創的大背景下,為銀行打造安全、高效的軟件底座,這些更加關鍵。第三,著重把握金融科技的創新業務。現在銀行都在打造生態銀行、場景金融,神州信息積極強化優勢技術輸出,同時利用農業、稅務等多行業的積累來幫助銀行去打造適合銀行的場景。
神州信息的金融科技戰略之所以能夠在2019年開花結果,與神州信息數十年來在自主創新和市場覆蓋方面積累下來的雄厚基礎優勢密切相關。
在30多年的時間里,神州信息一直堅持自主創新。從最早2004年開始在西安建設當時最大規模的金融軟件研發中心,至今仍然是行業內最大規模的金融軟件研發基地;2008年,神州信息設立了工程院,同年推出第一款基于SOA產品的ESB產品;2014年,我們在行業內最早看到海量交易以及基于互聯網大背景下,銀行架構可能發生變化的機遇,2014年開始啟動分布式應用平臺的研發;2019年,我們適時推出企業級微服務平臺,擁有了廣發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等一批有重要影響力的客戶。
自主創新使得神州信息擁有了廣泛的金融科技市場覆蓋,從央行,到3家政策性銀行,6家國有銀行,11家股份制銀行,90余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9家外資銀行,以及農商、農信、保險、證券等等全系列的金融領域覆蓋。截止到2019年底,我們服務的金融客戶已經超過了800家。
除了自主研發,最近兩年,銀行及各行業企業越來越開放,大家都在積極打造一個創新的生態。我們也在這些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比如,我們和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鵬城實驗室,清華大學、北航等產學研主體合作,還作為首批發起單位、理事單位參加了北京金融科技研究院的建立。在場景融合方面,我們和第四范式、科大訊飛、螞蟻金服、京東數科等企業展開合作,利用他們的底層技術來打造自己的場景。在信創領域,我們和華為、龍芯、螞蟻金服、京東云等廠商都有大量的合作。我們還將所有的研發在第一時間與我們的銀行客戶分享應用,確保我們的研發成果能夠快速滿足用戶需求。例如,我們和華為聯合推出了一些關鍵業務解決方案,把我們的核心系統、互聯網核心、特色業務平臺、數據平臺,支付平臺等等關鍵交易系統,與華為的全棧產品進行融合。目前已經具備了開箱即用的條件。
《證券日報》:在2019取得靚麗業績之后,神州信息未來的布局是什么?
劉偉剛:對于未來,我們面臨兩個發展契機,一是金融行業的信創業務,二是金融科技場景融合的創新業務。我們認為我們有幾個比較明顯的基礎和優勢,能夠促使我們把握住這兩個發展機遇。
第一,充分利用30多年來的技術積累,以及目前積累的云、大數據、分布式等技術促進金融信創領域的發展。
第二,充分發揮800多家客戶資源,以及我們在整個信創領域打造的生態優勢,繼續加強金融行業的優勢,進一步在信創領域拔得頭籌。
第三,我們還有豐富的行業場景資源。把我們對金融的理解,與農業、稅務等行業做融合,開拓金融科技的創新業務。以“科技+產業+金融”為模式,在落地場景融合金融科技創新的同時,也能夠踐行國家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戰略導向。
最后,我們不僅要推動自己的金融科技落地,也積極主導或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推動金融科技產業的發展與創新。
(編輯 白寶玉)
15:24 | 加速擴產增效 長華集團子公司2705... |
15:13 | 傲意科技宣布完成B++輪近億元融資 |
15:09 | 虎牙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營收15.1億... |
15:08 | 上峰水泥股權投資成果豐碩 累計收... |
15:07 | 牧原股份成功發行3億元科技創新債... |
15:07 | 陽光諾和與華為云正式簽約 共筑AI... |
15:06 | 諾誠健華2025年一季度營收大幅增長... |
14:35 | 午后全板塊飄紅!13:15,601236漲... |
14:16 | 中建環能召開業績說明會:以技術創... |
14:15 | 5天3板!展鵬科技盤中漲停 互動平... |
14:00 | 浦發銀行北京分行助力北京首單股權... |
13:55 | 積分數據交易板塊上線 推動北數能...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