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舒婭疆
8月18日,國光電氣披露2022年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1億元,同比增長96.7%;實現歸母凈利潤1.1億元,同比增長39.23%;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54.45%,基本每股收益為1.43元/股,同比增加4.38%。
對于上半年業績實現高速增長的原因,國光電氣表示,主要得益于行業景氣,為公司核工業領域和微波器件領域的銷售及利潤增長注入強勁動力。同時,公司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強電真空器件、核工業設備等領域研發投入,夯實核心競爭力,打造產品力護城河。
業務板塊多點開花
研發優勢夯實行業龍頭地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總量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國防軍費開支比例逐年提高,軍工行業景氣度不斷提升。2022年上半年,國光電氣緊抓市場機遇,加強內部管理與營銷工作,主營業務保持高質量發展態勢。
公司核心業務微波器件今年收入增長提速。隨著我國航空、航天、雷達通信等領域對電子裝備需求的高速增長,國光電氣的微波業務有望延續快速增長趨勢。而核工業設備及部件板塊自國光電氣上市以來始終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憑借該領域新品驗證定型實現批量銷售,業績進入快速上升通道,核工業領域業務已成長為公司第二增長引擎。
在各業務板塊多點開花的同時,國光電氣亦在內部持續優化管理體系,加強團隊賦能以及組織激勵,集中優勢資源“抓項目、重研發、保交付”,持續擴大公司優質客戶群體,通過拓展新產品、新市場、新領域,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獨立研發、生產行波管等特種電真空器件的民營企業,國光電氣擁有超過60年的研制生產經驗。公司積極推進新產品研發及技術改進,聚焦微波與真空兩大技術路線延伸,形成了微波器件、核工業設備及部件和其他民用產品三大應用產品并立體系。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光電氣研發費用投入達2894萬元,同比增長296.95%;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55%,較去年同期增加2.8個百分點。報告期內,公司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3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軟件著作權2項。
此外,公司與電子科技大學聯合共建的實驗室,已于今年5月在成都正式掛牌成立,產學研深度合作有望進一步提升國光電氣的整體研發實力。不懈的研發攻堅投入,微波電真空、核工業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已成為國光電氣拓寬護城河的重要推手,為公司進一步夯實在細分領域的龍頭地位奠定基礎。
核工業國產替代需求強烈
募投項目放量業績可期
經過多年發展與積累,國光電氣在核工業技術路線上亦獲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與技術儲備,其研發的核工業設備和壓力容器測控組件產品屬于業內獨創,技術水平在國內尚無競爭對手。
憑借核心技術優勢,國光電氣參與了多個國家重點裝備的研發與配套工作,產品最終應用于航空、航天等領域。值得一提的是,國光電氣是全球首家研制出滿足ITER技術標準的“ITER熱氦檢漏設備”企業。公司為ITER項目研制的屏蔽模塊熱氦檢漏設備是全球首臺套達到核工業技術要求的產品,同時在等離子體包層領域已經能和歐美最先進國家展開競爭。此外,公司承接的科技部耐輻照小型閥門項目,已完成研制并實現小批量交付。
天風證券曾表示,目前我國核工業領域迫切需要將關鍵零部件進行自主創新國產化,國光電氣承接的科技部耐輻照小型閥門項目,目前已完成研制并實現小批量交付,隨著IPO募投項目產能逐漸釋放,或持續增厚公司業績。另外,除了ITER項目,我國HL-2M等可控核聚變項目同樣向公司采購核心部件,伴隨可控核聚變項目技術不斷成熟,核心部件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另一方面,國光電氣占比更大的微波器件領域亦仍有巨大發展空間。中航證券認為我國衛星互聯網產業整體尚屬于發展早起階段,仍存在較大“藍海”市場。微波器件作為軍工電子化的上游環節,將隨著其行業景氣度增長,迎來高速增長的黃金時代。
作為民營電真空領域的龍頭企業,國光電氣堅持以微波、真空兩大技術路徑為主線,聚焦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將有望持續受益于行業紅利。
(編輯 何帆)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