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鵬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生物制造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模式,正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這一表述不僅凸顯了生物制造在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更為其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資本市場憑借著資源配置的強大功能,正成為生物制造產業騰飛的關鍵助推器。一眾生物醫藥企業受益于此,成長為行業發展的“領頭雁”,持續激活“群雁效應”,帶動整個生物制造產業集群加速前行。
以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以下簡稱“深市”)上市公司為例,眾多生物醫藥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的助力下,實現了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力量。
從最為直觀的業績表現來看,截至3月12日,已有148家深市醫藥生物公司預披露2024年全年業績。其中,38家公司凈利潤增長超過50%。
例如,健帆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持續發揮在血液灌流領域的科技及市場領先優勢,在腎病、肝病、危急重癥等領域業務發展態勢良好,預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5%至45%;同時公司以增效降本原則開展各類經營活動,期間費用率同比下降,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83%至97%。
此外,不光在業績上,在創新能力方面,諸多深市生物醫藥上市公司也展現出了強大的活力與潛力,成為推動生物醫藥產業不斷向前發展的關鍵動力。
伊犁川寧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顧祥表示,公司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帶動業務發展為思路,以“研發創新”為川寧生物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密切關注國際生物發酵、環保處理、合成生物學和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發展。
顧祥舉例說:“公司通過自主創新培育,掌握了高產量菌種制備技術、500立方米發酵罐制備與優化設計、生產線高度自動控制、陶瓷膜過濾技術、納濾膜濃縮技術、丙酮重結晶工藝、復合溶媒回收工藝技術等。尤其是創造性地使用500立方米生物發酵罐,為當前最大的抗生素及發酵中間體發酵罐,解決了超大發酵罐的設計建造、發酵液溶氧供給、無菌控制、營養傳遞和相關配套設施的瓶頸難題,大幅度提高了單批產量和效率,規?;б婷黠@。”
過去一年,堪稱中國創新藥的“政策大年”。年初,“創新藥”一詞首次進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年中,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年末,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改革促進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支持醫藥創新的政策理念貫穿全年始終,國內醫藥創新環境也在政策支持下不斷改善。
今年以來,政策利好氛圍持續。2025年1月17日,國家醫保局召開醫保部門“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表示第一版丙類藥品目錄計劃于2025年內發布。
市場人士表示,丙類醫保目錄的落地,預計將借助商業健康險為創新藥提供支付新增量,也意味著當前的創新藥支付困局有望迎來新的破題之法,從而進一步打開產業發展的新空間。
(編輯 何帆)
00:09 | 電競賽事持續火熱 產業鏈加速破圈 |
00:09 | 4月份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14.5%... |
00:09 | 控股股東積極包攬定增 助推上市公... |
00:09 | 技術驅動、政策引領、市場響應 換... |
00:09 | 股權信托新規落地首月:三單創新項... |
00:09 | 創新藥賽道景氣度有望延續——專訪... |
00:09 | 在小紅書“種草”:銀行定義零售業... |
00:09 | 上市公司一季報展現經濟勇毅前行 |
00:09 | 三個不確定性讓美聯儲進退維谷 |
00:09 | 未盈利上市公司緣何堅持研發“上強... |
00:09 | 發揮好并購重組的關鍵作用 |
00:04 | 期貨業兩大新規有望年內落地 行業...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