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梁傲男
“Robotaxi(自動駕駛出租車)已經處于行業爆發的前期,AI技術的飛躍、核心零部件性能提升與成本下降、政策助力以及消費者接受度提高,綜合來看,目前是個很好的切入時機。”日前,上海哈啰普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哈啰”)Robotaxi業務首席科學家Yolanda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值此行業風口,哈啰近期宣布聯合螞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螞蟻集團”)、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德時代”)共同出資超30億元,成立“上海造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專注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安全應用與商業化落地。
隨著頭部企業依托政策開放與成本下探,行業商業化加速,哈啰此番攜重金與生態伙伴強勢入場,能否改寫L4自動駕駛的商業化競爭格局?
打造聚合平臺
當前,哈啰Robotaxi團隊已有百人規模。Yolanda表示:“此次合作,螞蟻集團在AI基礎建設,AI算力、算法的研究上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助力。寧德時代可以在車輛上提供滑板底盤、電池動力技術等方面的集成和支持,為自動駕駛提供安全底座。哈啰作為出行平臺則提供在出行和運維上積累的能力。”
在業務開展上,Yolanda對記者稱,哈啰會以AI和數據為驅動,采取差異化策略,第一階段計劃打造一個多層級可靈活接入的運營平臺,適配不同車型以及公司。對于接入運營平臺的公司,提供運維體系(包括人力和系統)以攤銷運營商成本,同時提供充換電、清潔維護、停車場以及維修點等服務,實現人員和資源的復用。
今年以來,Robotaxi商業化節奏提速,主要是L4自動駕駛技術初步成熟。天風證券研報預測稱,2025年或是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元年,預計自動駕駛出租車市場有望從2027年開始迅速增長,于2030年達到接近5000億元的規模,達到2027年的22倍,在智慧出行中的滲透率達到32%。
Yolanda認為,L3的發展為L4能夠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提供了依據,可以看到各家車企針對L3推出了相應的車型車款,幾乎都是計劃今年下半年或者明年量產落地。從某種意義上看,產業化已經走到了臨界點。隨著L3大規模量產的落地以及政策不斷成熟和完善,針對L4的政策也會逐步出臺,我們樂觀地看到L4大規模商業化量產落地的可能性。
“作為出行平臺,我們在數據獲取端會與合作伙伴協作。我們特別關注的是那些難以處理的‘長尾場景’數據。作為后來者,我們可以利用行業已有的開源模型基礎,將更多精力集中在攻克這些尚未解決的復雜問題上。”Yolanda向記者介紹,結合真實駕駛數據和模擬仿真數據,哈啰的數據積累正在進行中。
有業內人士指出,哈啰早期依賴共享兩輪(單車/電單車)業務,然而該模式盈利挑戰巨大。其招股書披露,僅在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間,公司累計虧損接近50億元。
面對盈利壓力,哈啰近年來積極尋求突破,從最初聚焦的“兩輪”出行,逐步向更廣闊的“四輪”領域拓展。公司先后涉足網約車、順風車等綜合出行服務,試圖構建更豐富的業務生態,以分散風險并探索新的增長點。哈啰進軍Robotaxi并非偶然,而是其持續戰略轉型的一步。
多重考驗
通往Robotaxi大規模商用的道路并非坦途,哈啰與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多重考驗。
Yolanda坦承了主要障礙:“在法律法規層面,Robotaxi想要大規模上路行駛,仍需政策層面更多的推動和支持。其次,要實現真正落地,Robotaxi不僅需要技術本身過關,更需要形成成熟的產品和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閉環。但目前行業的運營覆蓋密度還遠遠不夠,難以支撐這種閉環的形成。”
“目前Robotaxi的整體市場規模還很小,大部分參與者都處于投入巨大、回報有限的‘燒錢’階段,這對哈啰的資金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資深AI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也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L4自動駕駛是技術和資本雙重密集型的“硬骨頭”,哈啰面臨三重挑戰,需要聯合擁有核心自動駕駛技術或整車制造能力的巨頭組建更緊密的技術聯盟。
第一,技術積累存在差距。L4技術的成熟極度依賴海量的實際道路測試數據來迭代算法,哈啰缺乏自研技術的歷史沉淀,依賴外部合作可能難以快速構建起堅固的核心技術壁壘。第二,資金壓力巨大。雖然首期30億元投入不小,但與頭部玩家相比可能僅夠支撐初期研發。如果在未來兩三年內,無法在Robotaxi或類似場景上找到可行的賺錢模式并形成商業閉環,資本市場的耐心可能會消退。第三,生態協同的局限性。盡管有寧德時代和螞蟻集團的加持,但這兩家合作伙伴在自動駕駛最核心的感知系統和決策算法等關鍵環節上,能提供的直接賦能相對有限。
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當前,Robotaxi賽道已匯聚了百度Apollo、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玩家,T3出行、曹操出行、如祺出行等出行平臺跨界者,以及積極布局的主流車企。面對多層次競爭格局,作為后來者的哈啰能否在核心技術與應用場景上實現破局突圍,考驗重重。
張翔進一步指出,盡管看起來入局者不少,但多數仍局限于小范圍測試運營,真正的市場競爭尚未白熱化。哈啰面臨的直接挑戰在于技術基礎,研發自動駕駛平臺、構建核心算法、進行海量數據訓練和采集,這些都是哈啰以前沒做過的新領域,難度不小。政府目前對此并無補貼,全靠企業自身投入。Robotaxi離真正商業化越來越近,哈啰能否堅持到政策落地的那一天,將是關鍵。
(編輯 郭之宸)
00:25 | 加碼新材料業務 朗迪集團擬增持聚... |
00:25 | 哈啰高調入局自動駕駛出租車賽道 ... |
00:25 | 佳都科技籌劃赴港上市 加快國際化... |
00:25 | 直擊隆基綠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 |
00:25 | 年內上汽集團單月銷量實現“六連漲... |
00:25 | 諾力股份擬分拆中鼎智能赴港上市 |
00:25 | 上半年百強房企拿地總額同比增長超... |
00:25 | 年內深圳樓市成交實現較高水平 |
00:25 | AI醫療行業再迎利好 相關概念股表... |
00:25 | 風電設備退役潮悄然襲來 資源化利... |
00:20 | 上半年商業銀行管理層密集調整 高... |
00:20 | 今年以來數字人民幣生態持續優化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