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君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或將擁有除海底撈、頤海國際之外的第三家港股上市公司。
7月13日晚間,海底撈海外業務分拆公司特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海國際”)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計劃以介紹形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摩根士丹利和華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分拆之后,海底撈將聚焦國內市場,特海國際則主要負責在海外地區的餐飲經營業務。
持續虧損
海外開店速度放緩
特海國際稱,由于中餐同時保持一致的品質及獲得跨文化認同十分困難,因此,成功拓展至國際的中式餐飲品牌寥寥可數。2021年,在國際市場上擁有超過10家餐廳的中式餐飲品牌和覆蓋兩個或以上國家的中式餐飲品牌分別僅占國際市場約13.0%及不足5%。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2021年的收入計,特海國際是國際市場第三大中式餐飲品牌。按截至2021年底的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公司是國際市場上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招股書顯示,海底撈于2012年開設位于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餐廳。自此,其逐步擴大海外的餐廳網絡,截至2019年1月1日在5個國家開設24家餐廳,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撈在亞洲、北美洲、歐洲及大洋洲的11個國家擁有97家餐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特海國際至今仍未盈利,且過去三年虧損持續擴大。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凈虧損分別約為3300萬美元、5380萬美元、1.51億美元及2850萬美元。在招股書中,特海國際將業績虧損歸結為新餐廳比例高及疫情影響。
同時,2021年海底撈實現營業收入411.11億元,同比增長43.7%,但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41.63億元,日均虧損約1141萬元。這是海底撈上市以來首次年度虧損。
持續虧損,海底撈也放慢了海外開店節奏。2021年,特海國際新開設了22家餐廳,較2020年的36家有所減少,2022年第一季度則新開了3家餐廳。
“將公司輪廓清晰、具有競爭力的板塊分拆上市增加了公司的融資渠道,同時能夠將其直觀地展示在投資者眼前,錄得比原主體更高的估值水平,從而降低了融資成本、增強了市場影響力。”一位專注港股的投資人對《證券日報》記者如是說。
根據招股書,截至一季度末,特海國際超過95%的餐廳已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公司預計,隨著疫情態勢的緩解,最近開設的餐廳將在更短的時間內實現首次每月盈虧平衡。
仍存負債壓力
分拆難言對流動性幫助有多大
招股書顯示,特海國際于分拆上市前的股東架構中,海底撈持股90%,雇員激勵平臺持股10%。本次分拆,海底撈擬將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國際股份,按照各股東于記錄日期在海底撈的持股比例分派。分拆完成后,海底撈將不再保留特海國際的任何權益,特海國際將不再為海底撈的附屬公司,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將繼續成為特海國際的控股股東。
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無論是海底撈還是特海國際,均面臨有較大的流動負債凈額及負債凈額、需要持續融資等財務風險,“這才是海底撈最大的軟肋”。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特海國際招股書也披露了該風險。特海國際在2019年、2020年、2021年的流動負債凈額分別為1.69億美元、3.24億美元、4.23億美元。截至2022年5月31日,特海國際的流動負債凈額為4.32億美元。“我們可能需要為我們的經營取得大量融資。倘我們未能籌措充足資金,我們的增長可能受到不利影響。”
此外,特海國際的負債凈額也處于風險區。2019年、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3月31日,特海國際的負債凈額分別為0.11億美元、0.67億美元、1.87億美元、2.25億美元。
“經營者過度操作資本市場,往往最后有可能傷害到自己。”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我不認為海底撈這樣做對流動性幫助有多大,香港算是很公開及透明的資本市場。”
(編輯 喬川川)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