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醫美企業新氧擬美國上市,錦欣醫療擬中國香港上市,讓醫療行業兩個重要細分領域醫美和輔助生殖引發市場關注。如果新氧傳聞“變現”,可以解讀為醫藥行業新盈利模式被投資者認同。而輔助生殖這一細分領域的價值也將隨著需求的增長得到市場認可。但這一行業光鮮背后也并非艷陽高照,一派生機勃勃。
■本報記者 張敏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互聯網醫美平臺新氧擬申請美國首次公開募股。該公司或可通過此次發行籌資約3億美元,最快可在今年年中上市,但交易的最終條款尚未確定。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詢問新氧公司人士,但公司表示不予置評。
據記者了解,除了互聯網醫美企業外,傳統醫美企業也迎來資本桃花期,或掛牌新三板,或赴港上市,或被A股上市公司收購。
行業盈利能力分化
隨著消費水平的提升,醫美逐漸被消費者所接受。此前,記者了解到,在2018年雙11預售第一天,阿里健康平臺的消費醫療總額就已經超過去年雙11預售總額,醫美銷量同比增長533%,進口瘦臉針同比增長301%,玻尿酸銷量同比增長245%,種植牙銷量同比增長90%。
光大證券發布的研報認為,受益于精致生活理念滲透、居民美麗需求日漸凸顯,醫美客群基礎廣譜化,2017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1760億元,成為繼美國和巴西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醫美市場;據ISAPS預測2020年我國醫美市場預計達3150億元,2018年至2020年復合增速29%。
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下,醫美企業的盈利能力引發關注。
香港聯交所官網顯示,醫美公司英格密兒于2018年12月12日提交招股書。公司2018上半財年時間為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止6個月,招股書顯示,上半財年公司收入約5.9億港元,凈利潤約1.2億港元。
不過,在新三板掛牌的華韓整形、利美康業績卻出現了下滑。華韓整形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68億元,同比增長7.29%;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75萬元,同比下滑31.85%。利美康主要從事以整形外科、口腔科、激光微整科、綜合科及其他為特色的整形美容服務,公司公布的2018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營業收入為2.5億元,同比增長13.57%,實現凈利潤1319萬元,同比下滑47.88%。
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作為醫療產業中最為商業化的細分領域,醫美行業多為民營醫美機構入駐,在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之下,各大醫美機構通常利用一貫的市場營銷方式獲取客源,這導致的后果是營銷成本過高,利潤被營銷成本攤薄,盈利出現考驗。
一位從事醫美行業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傳統模式的醫美機構營銷費用占總收入比例高達50%,機構和醫生的利潤空間大幅壓縮。
作為互聯網+醫美企業,新氧的融資情況和盈利能力也引起市場關注。
新氧成立于2013年,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氧已進行過了6輪融資,2014年1月份公司獲得經緯中國數百萬美元的A輪融資,2018年9月份公司獲得蘭馨亞洲投資集團領投的7000萬美元E輪融資,其中騰訊產業共贏基金參與了公司在2016年進行的5000萬美元C輪融資。截至目前,新氧目前是唯一進入E輪的醫美平臺。
據媒體報道,新氧在2016年實現了整體盈利,在整個醫美O2O市場份額已接近70%。
“信息不透明是行業、尤其是消費者在選擇時的一個痛點。”一位醫美行業人士向記者表示,區別于O2O醫美企業燒錢賺流量的做法,新氧試圖打造行業的基礎設施,為消費者提供專業可靠的信息的同時,形成自身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不過,作為“互聯網+產業”型平臺,前期積累的用戶池背后的流量只是作為一種行業敲門磚,已不具備較高的競爭力。針對行業發展趨勢,新氧也逐步轉換定位,從醫美垂直門戶向消費醫療領域的互聯網科技公司轉變。
行業光鮮市場背后存隱痛
值得注意的是,在醫美市場迅猛發展、企業尋求資本化的背后,行業發展亂象依舊存在。
光大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醫美行業起步較晚,目前發展仍較粗放,諸多風險凸顯。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美市場上無資質認可的非法醫美機構超過6萬家,而到了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一共有超過10萬家非法執業的工作室、美容院等機構,呈現野蠻生長之勢,這無論是對正規醫美機構的發展還是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都將帶來較大的負面效應。
光大證券認為,近年醫美行業并購整合持續推進,預計未來并購會成為集中度提升的主要手段。
一位投資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資本有助于規范行業發展。“企業在資本的加持下,可以通過引進人才、拓寬市場和業務范圍等方式進行專業化服務,不僅對其自身發展有著正向性的促進作用,也將帶動醫美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