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春蓮
近年來,技術工人工資快速上漲,部分工種的月工資已過萬元。與此同時,2020屆高校畢業生首份工作的平均起薪為5290元。
以技術工人為代表的具備復合能力,即懂理論知識又懂實踐操作的高素質人才正在成為炙手可熱的職業。這一背景下,如何通過職業教育培養出大量優秀的適應智能化時代的人才成為受到廣泛關注的問題。
近日,聯想集團正式宣布了“紫領工程”項目,在宣布啟動“紫領工程”的同時,公司于同月還宣布了組織架構的重大調整,組建全新業務集團——SSG方案服務業務集團,致力于推動行業智能解決方案、設備服務、運維服務和包括設備即服務(DaaS)業務增長。
聯想紫領工程布局職業教育市場
今天,社會用工中招工難和就業難的問題仍然同時存在,現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實際上是“兩張皮”,課程內容和職業標準與生產過程脫節,亟需具有智能制造能力、具備產業鏈優勢,并具有優質組織能力的大廠來填補職業教育的空缺。
目前,政府有關部門已經認識到相關問題,并著力推動頂層設計的變化。近年來,各地政府出臺了多個職業教育相關政策,并引導學校及其他社會力量共同推動職業教育發展。
聯想集團的“紫領工程”,將和全國多所職業教育高校合作,針對智能制造的用人痛點培養相應的人才。也就是為社會和制造業培養既不同于白領,也不同于藍領,而是在智能制造領域急需的復合型紫領人才。紫領工程是業內首個在后疫情時代啟動,旨在培養新IT智能制造人才的工程。
不同于傳統的K12教育,職業教育并不是高利潤業務,也沒有想象空間,但聯想為何要在這個領域發力?“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距離中小型企業更近,有利于推廣聯想業務。”聯想內部人士在回復《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據了解,當前,聯想內外并舉的聯想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取得了豐碩成果。以聯想教育推出的數據中心課程為例,依托在云計算運維領域的優勢,結合聯想服務體系的技術積累,聯想已成為《云計算中心運維服務》《智能制造現場數據采集與應用》《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三個“1+X”證書試點單位。在云計算人才培養方面,聯想已經有10年的內部經驗以及7年的校企合作經驗。截至2020年,已經有7000多名社招人員通過培養及能力認證考試,進入到聯想數據中心服務崗位。聯想教育以技能認證等方式積極向行業和社會培養及輸送紫領人才。
不僅如此,該計劃面向職業教育人群,旨在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培訓符合智能制造要求的,既熟悉實際制造流程又了解相應技術理論,兼具動手操作能力和管理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助力中小企業解決人才難題
據了解,聯想紫領工程正把自己的解決方案及經驗編寫成教材,通過職業教育的手段向外擴散。
大型企業的智能化轉型和相關解決方案一直是國內諸多企業的主戰場,但中小型企業因為可投入資金有限,一直以來無人耕耘,紫領培育的人才加入中小型企業后,將天然傾向使用聯想經驗推進智能化改革,這對聯想利好。
截至目前,聯想在國內已經為包括中石化、國電、北汽、東風、濰柴等近200個大型企業提供智能化服務,助力實現智能化轉型。
不僅如此,這些業務已經成為了高增長業務。聯想2020年三季度報顯示,公司軟件和服務業銷售額達92億元。
高增長的背后,聯想一直在低調推進解決方案業務。通過過去幾年自有工廠智能化轉型,聯想實現了從研發、生產、供應、銷售到服務的全價值鏈智能化,并具備了賦能多個行業智能化的能力。
在大中小企業都智能化轉型的大背景下,用友、金蝶等財務管理軟件背景的企業越來越難以適應時代需要,且在市場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利用效率創造穩定紅利的需求愈發明顯,聯想以自身工廠和管理為基礎的解決方案具備極強的競爭力。
隨著政府在越來越多場合提倡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全球領先創新者,大型工業企業開始在引領行業技術創新上發力,但從長遠來看,數量占到工業企業總數98%的中小企業意味著體量巨大的智能化轉型機遇,而聯想以人才為突破口,獨辟蹊徑取得市場先機。
“可以在智能制造領域培養專項人才,基于聯想的全球供應鏈優勢和經驗,紫領工程人才可以反哺社會和中小企業,助力中小企業進行智能化轉型。”聯想內部人士表示。
(編輯 上官夢露)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