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許潔
見習記者 李豪悅
隨著醫療企業在港交所扎堆上市,業內提供醫療大數據服務的科技公司也紛紛搭上順風車,迎來上市窗口期。
6月25日,中康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康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在此之前,同樣專注于AI醫療賽道的醫渡科技已于今年1月份在港交所成功上市。上市首日,醫渡科技股價一度漲超120%,最高達69.8港元/股,但隨后一路下跌,最低曾跌至32.3港元/股,慘遭“腰斬”。截至6月25日收盤,該股股價報收44.05港元/股。
營收逐年遞增
凈利率有起伏
招股書介紹,中康科技是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術為驅動的科技公司,主要為企業客戶提供大數據解決方案。創始人吳郁抒任公司董事長,持股比例為48.33%,為公司第一大股東。據介紹,吳郁抒曾在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任職多年,在健康信息及數據分析行業擁有10多年的工作經驗。
天眼查App顯示,中康科技自2007年成立以來,僅在2018年進行過一次股權融資,投資方為天億集團。2017年11月,中康科技曾表示擬在深交所上市,并已進入上市申請前的輔導期。但在兩年后,公司暫停了A股上市計劃,并將上市地點轉向了港交所。對于這一舉動,公司方歸因為“為了提升公司在全球的知名度”。
與業內提供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醫療解決方案的其他企業類似,中康科技的服務對象主要包括生物制藥公司、藥店、體檢機構、投資者、監管機構和相關政策的制定者。截至2020年年底,公司已擁有702家企業客戶。
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顯示,在2020年醫療產品及渠道健康大數據解決方案產生的收入和服務客戶方面,中康科技在國內均排名第一。
中康科技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數據洞察解決方案、數據驅動發布及活動、SaaS三條業務線。2018年、2019年、2020年,公司實現總營收分別為1.64億元、1.78億元、2.02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6110萬元、5440萬元、6530萬元;公司這三年的凈利率有所起伏,分別為37.2%、30.6%及32.3%。
與今年上市的醫渡科技相比,中康科技的業績表現更加穩健。醫渡科技發布的招股書顯示,2018財年、2019財年、2020財年,醫渡科技實現總收入分別為2272.7萬元、1.02億元以及5.58億元,收入增速迅猛,凈利潤卻虧損嚴重,三年凈虧損額分別達到9.78億元、9.34億元、15.11億元。
行業集中度較低
需從差異化謀出路
光大證券相關研報顯示,醫渡科技是提供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的龍頭企業,2019年營收在國內所有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占據5%的市場份額。
從港股表現來看,醫渡科技作為該行業的龍頭,上市后股價下滑趨勢明顯。
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渡科技上市首日出現大漲,并不代表投資者對AI醫療領域的認可。”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今年6月份,獲阿里健康戰略投資的醫療科技企業零氪科技也表達了上市意愿,但發行目的地既不是A股也不是港股,而是美股。招股書顯示,零氪科技2019年實現總營收4.99億元,2020年進一步增至9.42億元。但收入的大增掩蓋不了虧損的窘境,2019年、2020年公司分別凈虧損4.34億元、4.89億元,兩年累計凈虧損額達9.23億元。
背后有阿里撐腰的零氪科技,與背后有騰訊支持的醫渡科技,在經營上都表現出“高收入、高虧損”的特點,原因何在?
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認為,主要源于目前整個行業的集中度較低。中國的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相對分散,目前約有800家至1000家相關公司在市場中運營。
“行業分散,一方面是因為醫療大數據解決方案的概念過于抽象,可覆蓋的領域很多;另一方面是目前技術都不成熟,不同企業之間缺乏明顯的差異化,沒有企業能做到比其他對手更有優勢。”上述接受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表示,“此外,AI醫療目前仍處于技術水平較低的階段,市場發展還很不成熟。”
中康科技上市后股價表現如何,還要看公司的業務能否體現出與同行之間的差異化。HHC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劉兆瑞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醫渡科技和中康科技兩家公司的業務模式存在一定差異,處于醫療人工智能及數據應用板塊的不同細分領域。中康科技主要是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為制藥企業及零售商提供生產、管理和營銷方面的解決方案;醫渡科技主要是做臨床數據分析。中康科技的SaaS產品的發展情況會對其估值產生一定影響。”
然而,SaaS產品作為中康科技三條業務線之一,收入占比卻極低。2020年,在中康科技的三條業務線中,經營數據洞察解決方案所產生的收入占比約為49%,數據驅動發布及活動產生的收入占比約為48%,SaaS產品產生的收入占比僅約為3%。
23:33 | 大商股份將重點完成20家主力門店調... |
23:33 | 立華股份:繼續保持養殖業務穩健增... |
23:33 | 勁仔食品:“一元零食”做成億元大...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處罰罰... |
23:33 | 廣發銀行拓展綠色金融生態 激活未... |
23:32 | 無人駕駛商用車成港口“新寵” |
23:32 | 新興產業拉動“工業黃金”需求 |
23:32 | 探尋產業發展“新引擎” | 低空旅... |
23:32 | 外骨骼機器人商業化進程提速 上市... |
23:32 | 民營銀行2024年業績透視:營收普遍...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