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21日在中央黨校開班。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強調,未雨綢繆,精準研判、妥善應對經濟領域可能出現的重大風險。
相關分析和部署傳遞出五大政策信號。
防范樓市大起大落:房地產長效機制已在案頭
此次習近平提到要穩妥實施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方案。“實施”二字意味著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已在案頭。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秀池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房地產領域的最大風險就是房價大起大落:大起,會導致各種投資、投機性需求涌入,房價泡沫擴大;大落,會讓購房者斷供貸款,從而帶來大量銀行壞賬。
在她看來,長效機制中應該包含以限購、限貸、限價以及增加土地供給等為代表的“供求雙向調節”,也應包含實施規劃管理,通過銜接房地產、土地、城市管理規劃,解決房地產供求不平衡問題。而以房地產稅為代表的財稅金融政策也應包含在內。
她強調,要穩妥實施長效機制方案,既要發揮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因城施策;也需要限制投機,讓住房回歸居住功能;還需要發展租賃市場,建立租售并舉的住房制度。
政策制定更接地氣:加強心理研判引導市場預期
對于習近平提出的“加強市場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臺對金融市場影響的評估,善于引導預期”的要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分析說,資本市場在中國經濟中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而市場表現既反映了參與者的心理,也反映了各種各樣宏微觀的經濟形勢。
趙錫軍分析說,投資者心理帶有一定主觀,宏、微觀經濟形勢則是客觀的,怎么樣讓客觀和主觀的心理銜接,這就需要靠政策。
他強調,總書記上述要求,意味著未來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不能僅僅考慮政策本身的目標,還要考慮這些政策信息傳遞到市場后,會對投資者心理產生什么影響。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政策制定者深入市場,了解市場主體是怎么想的。
風險防控關口前移:全面升級監測手段
對于習近平提出的“要加強市場監測,加強監管協調,及時消除隱患”,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這一要求明確了:在防范風險過程中,各方不能等問題出現后再去解決,而應矛盾提前了解清楚,防范于未然。
李錦強調,這顯示未來中國將致力把防風險的關口前移,注重預防,化被動為主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需要用新的技術和手段,把對市場信息的采集、傳遞、分析、評估以及處置體系整體前移。
企業穩則就業穩:中小微將獲更多政策支持
在此次講話中,習近平提出要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大援企穩崗力度,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
中國黃金集團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萬喆告訴記者,就業不僅是經濟指標,也是社會穩定的重要指標。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把穩就業作為防風險重要工作是情理之中。
她表示,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意味著未來國家將繼續通過包括降低社保費率,降低增值稅稅率在內的各種政策措施降低企業負擔。此外,官方還料將通過降低融資成本,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成本等手段,使得企業有更多的活力和空間,“企業穩則就業穩,就業穩則社會穩”。
加快出清:處置僵尸企業不會半途而廢
在此次講話中,習近平還要求加快推動市場出清,釋放大量沉淀資源。
李錦分析說,目前,各方對“僵尸企業”出清有些松懈情緒,甚至錯誤認為可以放松去杠桿。但是“僵尸企業”如果不出清,易導致有效資源變成無效資源,從整體上加大成本,影響經濟的發展質量和速度。
對于習近平提到的妥善處理“僵尸企業”處置中啟動難、實施難、人員安置難等問題,李錦分析說,這“三難”抓住了處理“僵尸企業”的焦點,“就怕停在那里,對人員的安排慢慢成為焦點,進而無法推動”。
他表示,要處置“僵尸企業”,關鍵是解決人到哪里去,債到哪里銷,錢從哪里來。“三大難”被明確提出來,說明中央高度重視推動出清僵尸企業,這項工作不能半途而廢。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