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呂東
作為目前余數不多的未上市股份制銀行之一,廣發銀行何時能成功登陸IPO似乎仍是一個未知數。日前,該行沖擊IPO再度受阻,目前狀態已變為“暫時中止”。在去年迎來中國人壽入主后,廣發銀行能否IPO能否取得突破一直備受關注。雖然新任大股東中國人壽實力頗強,但也正是由此產生的股權變更讓處于上市輔導期的廣發銀行不得不暫時停下沖擊IPO的準備工作。
“以更好的狀態重新出發,或許可以講述一個更美好的故事”,有銀行業人士如此評價。
上市輔導狀態
處于“暫時中止”
隨著監管指標的日益趨嚴,目前未上市銀行多采用IPO、增發以及發行二級資本債券等方式進行資本補充。而廣發銀行已成為目前為數不多的仍未完成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之一。
雖然近年來地方銀行沖擊IPO消息不斷,但由于大部份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早已上市完畢,股份制銀行上市消息則相對稍顯沉寂。隨著去年3月份浙商銀行完成H股上市,目前我國12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未上市銀行已僅存3家,分別是廣發銀行、渤海銀行以及恒豐銀行。
日前,廣發銀行沖擊IPO的進程再遭擱淺,該行IPO輔導狀態處于“暫時中止”。廣東證監局發布的最新一期《廣東轄區已報備擬上市公司輔導工作進度表》顯示,由中信證券輔導IPO的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狀態為“暫時中止”,廣發銀行的備案時間為2011年5月31日,其進度時間為2017年4月26日。
廣發銀行回應《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將在綜合考慮內外部環境與需求的基礎上,擇機啟動上市工作,重新提交輔導備案申請。
增發補充資本
中國人壽認購
從2011年啟動上市至今已有6年多時間,廣發銀行IPO仍未能圓夢。就在這段時間內,上市無果的廣發銀行卻經歷了大股東更迭,董事長、行長離職的情況。由于股權結構及董事、高管人員穩定是企業發行股票的條件之一,顯然,上述情況的發生也對廣發銀行上市進程增添了障礙。
證監會發布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管理辦法》規定,發行人最近3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沒有發生重大變化,實際控制人沒有發生變更為,而這也是欲上市企業的發行條件之一。而廣發銀行不但在此期間迎來了中國人壽這一新任單一最大股東,該行原董事長及行長也均已離任。資料顯示,去年2月份,中國人壽與美國花旗集團簽署廣發銀行股份轉讓協議,以每股6.39元的價格,收購花旗集團及IBMCredit計劃出售的合計23.686%的廣發銀行股份。加上中國人壽此前已持有的廣發銀行20%的股份,中國人壽共持有約67.29億股廣發銀行股份,占廣發銀行已發行股份的43.686%,并成為廣發銀行單一最大股東。
而此前欲在A股IPO的盛京銀行被“終止審查”,正是因為其在A股上市申請在審期間,董事會核心成員及股權結構出現變動所致。對此,廣發銀行相關人士對本報表示,由于在2016年發生中國人壽受讓花旗集團與IBM信貸所持股權的重大股權變更,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組織架構和業務經營均在相應優化調整。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指導意見,該行在有條不紊繼續推進上市準備的同時,暫未繼續進行上市輔導。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新大股東的出現或讓廣發銀行IPO的進展上受到影響,但從長期看,由于中國人壽實力頗強,這對于未來廣發銀行經營業績的提升及IPO的后續推進有所幫助。有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如果廣發銀行股權結構及“董監高”穩定后,中國人壽憑借資源和品牌號召力,仍會對該行未來上市招股時引進有實力的戰略投資者等方面有所幫助。
迎來中國人壽這位新大股東后,廣發銀行在資源整合和銀保協同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目前,廣發銀行在代銷人壽集團保險、代銷手續費收入、投融資項目、資產托管等方面都有較快增長。廣發銀行2016年年報顯示,該行去年代銷中國人壽集團各類保險金額6.6億元,實現手續費收入4050萬元,增幅均達到3倍。
由于上市遲遲無果,廣發銀行去年資本充足率指標出現下滑,年報顯示,2016年廣發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0.54%,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及一級資本充足率為7.75%,這兩項指標均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為符合監管要求,提升資本充足率,廣發銀也于不久前推出了新一輪增發擴股計劃,并獲得了大股東中國人壽的積極響應。根據增發信息,廣發銀行擬向符合條件的該行股東進行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00億元的股份增發。而中國人壽已公告表示,將斥資132億元認購約18.7億股廣發銀行擬增發股份。
11:44 | 首創環保董秘官念:戰略布局奠定高... |
11:32 | 高位股抱團!600610再封漲停,年內... |
10:56 | 城發環境做優存量業務 持續打造新... |
10:56 | 天地科技范建:建立高效的溝通制度... |
09:38 | 昂跑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多渠... |
09:37 | 海南2025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 |
09:34 | 博實結以“通信+定位+AI”驅動全球... |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