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樂視網正籌備重組,基本面有望改善,如果政策面支持民營銀行申辦門檻降低,其未來一段時間后申請牌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本報記者 毛宇舟
有關樂視的消息近幾日連續“搶頭條”,然而,關于樂視網、樂視金融申辦民營銀行的進展卻幾乎無人提起。
樂視金融目前由出身于民生銀行的楊新軍掌舵,由樂視支付中心、樂信金服、樂視財訊、樂視財富中心、樂視信貸中心五大中心構成,樂視此前表示,民營銀行相關業務由樂視金融申辦,在樂視金融的相關業務當中,上市公司占主導地位,將會起到核心支撐和主導作用。
人大重陽客座研究員董希淼對本報記者表示,樂視目前很難獲批民營銀行牌照,單從財務方面分析,由于民營銀行成立需要大量的資本金,樂視在目前財務狀況下,申請民營銀行反而會大大加劇其資金鏈緊張程度。不過,上市公司樂視網如今正籌備重組,基本面有望改善,如果政策面支持民營銀行申辦門檻降低,其未來一段時間后申請銀行牌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布局民營銀行牌照
民營銀行牌照是近兩年來各大企業追逐的焦點,已擁有小貸、保理、保險經紀、基金銷售等多塊金融牌照的樂視自然也不甘于落下,頻頻與民營銀行牌照傳出“緋聞”。
此前有報道稱,早在去年10月份,樂視就已開始與某地方政府多次接洽,探討民營銀行業務。
不過此后,樂視各大板塊換帥頻頻,樂視金融也沒能免俗。今年5月份,樂視金融傳出換帥消息,原掌門人王永利辭職。樂視金融初亮相的時候,王永利曾公布了樂視金融未來五年的規劃,按照他的設想,五年內樂視金融的行業目標是成為國內領先的互聯網金融生態體系和富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金融機構。
接替王永利的是曾任職民生銀行青島分行的楊新軍,其將分管互聯網銀行事業部,包括民營銀行、信貸業務和消費金融業務。
隨后在今年6月份,樂視明確表態,民營銀行相關業務由樂視金融申辦,在樂視金融的相關業務當中,上市公司占主導地位,將會起到核心支撐和主導作用。
前途并不明朗
雖然樂視對民營銀行牌照心向往之,但事實上,前景并不明朗。
銀監會頒布的《關于促進民營銀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到,作為股東的民營企業必須以自由資金投資,應滿足“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年終分配后凈資產達到總資產30%以上,權益性投資余額不超過凈資產50%”的條件。
由于樂視控股目前處于虧損狀態,并不符合監管要求,而樂視金融成立時間較短,因此目前樂視系最有可能的申請主體為樂視網。樂視網2016年年報顯示,去年營業收入達到219.51億元,同比增長68.64%,但凈利潤下滑3.19%至5.55億元,合并利潤表后虧損2.2億元。樂視網近日發布的2017年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上半年凈虧損大約為6.4億元左右。
董希淼認為,僅從財務數據來看,樂視很難符合監管對于申辦股東的要求,此外,銀監會要求申請銀行具有良好的社會聲譽,這一點目前的樂視也很難達標。
本報記者還發現,民營銀行發起人注意事項上,特別提到了對于核心主業不突出且其經營范圍涉及行業過多、關聯企業眾多、股權關系復雜且不透明、關聯交易頻繁且異常的企業、資產負債率、財務杠桿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申請企業要特別加以注意。
董希淼還指出,銀行并非是股東的錢袋子,對于關聯交易,銀監會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且民營銀行申辦人前期要投入相當規模的資本金,這對于樂視緊張的資金鏈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希望猶存
在我國,需要審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銀行、保險、信托、券商(證券)、金融租賃、期貨、基金、基金子公司、基金銷售、第三方支付牌照、小額貸款、典當,以及最近比較火的網絡小貸牌照、消費金融牌照等,上述牌照都需要有一定資質并且跟相關部門申請才能獲得。
對于樂視來說,向往民營銀行牌照并非沒有道理。盡管樂視金融如今已經手握小額貸款、保理、私募、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等牌照,但在支付、銀行、保險、證券方面仍沒有一張“大”牌照。這讓樂視金融在內部生態協同、外部同業合作上會存在很大限制,發展戰略的受阻或許也是樂視金融迫切希望申辦銀行的原因之一。
如今,樂視申辦銀行牌照最大的希望首先在于樂視網的重組能夠給公司基本面和現金流帶來較大改善;其次,監管對于中小金融機構一向秉承扶持政策,如果政策面支持民營銀行申辦門檻降低,則樂視網未來一段時間后申請牌照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0:56 | 城發環境做優存量業務 持續打造新... |
10:56 | 天地科技范建:建立高效的溝通制度... |
09:38 | 昂跑發布2025年第一季度財報 多渠... |
09:37 | 海南2025年“5?15全國投資者保護... |
09:34 | 博實結以“通信+定位+AI”驅動全球... |
00:10 | 百貨行業上市公司加快轉型步伐 多... |
00:10 | 萬科再獲大股東支持 深鐵集團提供1... |
00:10 | 電動化賦能主業 浙江鼎力構建高空... |
00:10 | 吉利汽車:戰略整合與多元布局雙輪... |
00:10 | 阿里巴巴發布2025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
00:05 | 專項債助力土地收儲提速 進一步穩... |
00:05 | 算力服務市場熱度攀升 上市公司頻...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