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行業的整治工作跨進了“深水期”。
1月21日,記者獲悉,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了《關于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范工作的意見》(簡稱:《175號文》)。文件指出,加快網貸行業風險出清,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
其中,在營高風險機構管控指引中,通過合規檢查和資金監測分析、評估風險狀況、掌握機構主要違法違規證據。人民銀行分支機構、銀保監局協調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對機構資金流向進行查詢,重點關注自融、假標和資金流向異常行為。
更為主要的是,提出嚴格防范風險向持牌金融機構傳導蔓延,嚴格執行“四不準”要求,即金融機構不準通過網貸機構融資、不準為網貸機構提供擔保增信、不準接受網貸機構投資、不準銷售網貸機構產品。
而業內人士認為,不準金融機構為網貸平臺提供擔保增信切中了“要點”。2016年,監管首次明確要求網貸平臺不允許“自擔、自保”,之后網貸平臺引入保險公司履約險、保證險等進行“兜底”。隨著部分中小財險公司承保的網貸平臺爆雷違約,讓個別險企面臨流動性壓力,甚至是償付能力充足率嚴重下降。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分析:“最新發布的175號文,最值得關注的內容之一是,針對高風險機構,在清退退出前,不允許金融機構為網貸平臺提供擔保增信。那么之前的引入第三方擔保機構,保險信用違約險(履約險、保證險)的模式可能走不通了。雖然該規定只針對高風險在營機構,但今后第三方增信模式應該也會收到影響。其中,第三方擔保影響不大,仍是下一步P2P網貸增信的主流模式。但是網貸與保險機構合作的模式可能無法繼續了,這與之前銀保監會加強保險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合作的監管方向一致。”
目前,因提供網貸履約險而踩雷,長安責任保險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在一個季度之內直接從76.1%下降至-41.5%,償付能力不達標。安心財險與米缸金融在履約險的賠付問題上相互扯皮;消保局也曾網貸履約險投訴向部分險企下發監管問詢函。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