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冷翠華
見習記者 楊笑寒
隨著保險公司今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陸續披露,財險公司一季度車均保費情況也隨之揭曉。《證券日報》記者據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數據統計,截至5月13日,已有65家財險公司披露了今年一季度車均保費,其中41家財險公司車均保費環比有所下降。
受訪專家表示,未來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深化,險企將持續關注風險管理與成本控制,助力車險市場實現“降價、增保、提質”。
車均保費最高達5600元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財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以下簡稱“保費收入”)中,車險保費收入達2234億元,占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43%,是財險公司保費收入的第一大險種。因此,險企車均保費一直受到市場的普遍關注。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前述65家財險公司中車均保費最高的達5600元,最低的為608.17元。
從分布來看,65家財險公司中,車均保費在3000元以上的有7家,在2000元至3000元之間的有15家,在1000元至2000元之間的有37家,在1000元以下的有6家。相較而言,2024年,上述65家財險公司中,車均保費在2000元以下的財險公司共有40家,數量基本保持穩定。
對此,律商聯訊(北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律商風險”)董事總經理戴海燕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5年一季度,財險公司的車均保費呈集中化趨勢:一方面,體現為車均保費低于2000元的險企占比基本穩定;另一方面,體現為車均保費定價集中在中間區間(1000元—3000元),車均保費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差距較往年縮小,顯示市場定價逐步趨同,這些表現是險企重新調整車均保費風險定價與深化應用科技手段的反映。
從趨勢來看,65家財險公司一季度車均保費的平均數為1929.42元,中位數為1693.65元。其中,41家險企的車均保費環比有所下降,3家險企車均保費不變,21家險企的車均保費環比有所上升。
自2020年監管部門發布《關于印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指導意見的通知》以來,財險公司車均保費下降態勢明顯,較好地實現了“降價、增保、提質”的目標。
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8個月,商業車險平均無賠款優待系數由綜合改革前的0.789,下降至0.722。在經營車險的主體中,超過70%的主體實現了費用和成本的雙降,服務質效和經濟效益得到了雙提升,較好地實現了“降價、增保、提質”三個預定目標。
強化科技賦能
值得注意的是,車均保費在1000元以下的主要為華農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小險企。
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稱,車均保費較低的主要為中小險企,原因可能是中小險企在品牌影響力、服務網絡等方面與大型險企存在差距,因此通過降低保費、采用低價策略來吸引客戶和提升競爭力,以此擴大市場份額。
財險行業的“馬太效應”一直較為明顯。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數據顯示,一季度凈利潤排名前五的財險公司拿走了行業超過八成的利潤。而車險作為標準化程度相對較高的保險產品,中小型險企要在車險市場獲得優勢和競爭力面臨更大的挑戰。
律商風險銷售總監侯維強表示,在車險這一高度標準化的市場中,中小險企要突破大型險企的壟斷格局,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聚焦細分市場,實現差異化定位。中小險企可以深耕特定客群,例如,針對網約車司機、新能源車主、貨車司機等特定群體,開發定制化產品。二是強化科技賦能,提升運營效率與客戶體驗。中小險企可以通過積極引入科技手段,一方面提升承保前的風險識別能力,對承保標的進行有效的風險識別;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風險減量服務能力,將高風險標的轉化為風險可控標的。
展望未來,楊帆認為,車險市場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一是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保險公司需不斷創新和優化產品;二是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新能源車險市場將迎來快速發展;三是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將繼續深化,保險公司將更加注重風險管理和成本控制;四是保險科技的應用將更加廣泛,有助于提升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和運營效率。
23:46 | 南京化纖重大資產重組草案出爐 主... |
23:46 | 杰克股份:全力推進智能高端產品研... |
23:46 | 風范股份錨定海外市場 多元化布局... |
23:46 | 閏土股份穩固業務基本盤 不斷強化... |
23:46 | 政策持續落地企業加碼研發 腦機接... |
23:46 | 推進國際化戰略 沃爾核材擬赴港上... |
23:46 | 小羽毛撬動大市場:羽毛球產業如何... |
23:46 | 打好“三張牌” 促羽毛球產業健康... |
23:46 | 房企債務處置進程提速 行業邁向發... |
23:46 | 佰仁醫療董事長金磊:堅持原研創新... |
23:40 | 一季度41家財險公司車均保費環比下... |
23:40 | 多家金融機構落實監管要求披露助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