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經濟動能轉換的時代大背景下,資本市場的定位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隨著中國經濟轉型駛入深水區,大力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少低效金融供給,創造高效金融供給,提升資金配置效率,為國家經濟轉型打造一套高效的資本引擎,已經成為資本市場的歷史重任。中小券商應謀求差異化競爭,實現高質量發展。本文就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下簡稱“雙區”)的發展政策,嘗試對如何破題進行探討。
“雙區”歷史定位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要求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充分肯定了深圳改革開放所取得的顯著成績,將深圳的戰略定位從“經濟特區”升級為“先行示范區”,提出將深圳建設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法治城市示范、城市文明典范、民生幸福標桿、可持續發展先鋒的戰略定位。深圳由此被賦予了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的新的歷史使命。
在這一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作為金融行業的一員,尤其是扎根深圳20多年的上市券商,我們認為,“雙區”提出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資本市場探索創新和對外開放的重大使命。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戰略新興產業集聚,中小企業較多,資本市場有效鏈接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的主要功能可為深圳的科技創新發展提供支撐。“雙區”為努力探索在新形勢、新環境下實現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為打造金融創新的試驗田賦予了動力。
證券業迎發展機遇
《綱要》明確提到,要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充分發揮香港、澳門、深圳、廣州等地的資本市場和金融服務功能;《意見》明確提到,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發展綠色金融。可以預見的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將迎來重要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雙區”驅動效應將有利于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有利于建設國際金融樞紐,有利于建設科技創新金融支持平臺,作為資本市場核心參與體的證券行業將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
“雙區”頂層設計為證券行業打開政策空間,帶來更多更好的發展機遇。《綱要》提出建設國際金融樞紐,大力發展特色金融產業,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資本市場互通程度的深化,將加快聯動合作機制的建立健全,促進跨境金融服務的有序開展,拓展金融合作關系與領域。作為中央頂層制度設計框架下的重要部署,《意見》提出,完善創業板發行上市、再融資和并購重組制度,以科創板為抓手推動注冊制改革,創新科技管理機制,促進人才、資金、技術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推動實體經濟改革創新和證券行業開放創新。《綱要》與《意見》發出的明確信號,極大利好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和健康發展,為探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跨境金融市場提供政策支持。同時,證券公司作為市場組織者、交易撮合者、流動性提供者和財富管理者,充分的政策空間將進一步為證券行業財富管理、資產管理、投資銀行等多業務線協同聯動創造新機遇。
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深化有利于證券行業主動加入、積極參與應對國際資本循環和競爭。《綱要》和《意見》明確提出進一步開放要求,將有助于粵港澳大灣區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引領證券行業深度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在資本市場方面,在發展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機制的經驗基礎上,提出加速推動境內市場與港澳及其他境外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產品互認,為我國證券行業拓展國際業務提供廣闊空間,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橋梁樞紐作用。通過“走出去”和“引進來”,進一步加強對外開放與深化內部改革,進一步開放要素市場,促進資金跨境流動,為證券行業國際化發展帶來重要機遇。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要求證券行業通過創新增強內生發展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綱要》與《意見》明確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灣區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發展提供充足空間。一方面,科技創新有利于吸引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證券行業可充分利用以滬深主板、科創板、中小板、創業板等為代表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發揮資本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引導作用,極大提升行業發展空間。另一方面,證券行業也要推動自身創新、增強內生發展能力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實體經濟的金融需求。與實體產業不同,證券行業的創新核心在于盈利模式的創新,而“雙區”建設將為這一創新提供發展動力和契機。此外,證券行業還可以著眼于管理模式等進行創新,加強協同創新、提升內部管理效率。
因勢利導推動中小券商高質量發展
未來行業的競爭必將更加趨于白熱化,中小券商若不能在獲客能力及服務能力上出奇兵、走新路,則很難逃脫泯然眾人乃至被淘汰的命運。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一是以創新戰略思維引領高質量發展。中小券商要充分發揮自身組織靈活、決策效率高、資源配置精準等優勢,在戰略思維上時刻保持對創新的敏感度,打造有效的組織能力、高效的決策能力、機敏的應變能力、迅速的行動能力及全面的風控能力,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特色化、個性化的增值金融服務,實現高質量發展。同時,中小券商要順應科學技術、客戶群體的發展,以科技賦能重塑業務生態,以信息技術縮短業內差距,以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跨越。
二是以創新驅動發展,尋求差異化發展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創新驅動發展,增強核心引擎功能。證券行業應緊跟實體經濟發展形勢,積累金融產品創新能力,以客戶為中心,倒逼自身產品、服務、管理革新。中小券商提供全品類金融產品的能力弱于大型券商,一方面,更應以實體經濟發展需求為出發點,不斷豐富產品品類,努力擴大服務范圍,持續提高服務質量,以全產品工具服務于不斷創新的實體經濟;另一方面,也要積極順應發展趨勢,不斷推動自我革新,延展現有盈利模式,突破常規組織架構,以快速適應實體經濟的創新發展。從實踐來看,證券行業的創新主要體現為兩個模式的創新。
盈利模式的創新。在現有金融牌照監管框架下,證券行業盈利模式較為傳統和單一,中小券商尤其明顯。要通過產品工具的創新,逐步擺脫通道業務的單一盈利模式,這需要證券公司不斷加強主動管理能力、提高投研能力及跨業務線整合能力。一方面,中小券商應根據自身稟賦,著眼于證券公司聯通資本、資金與實體經濟三大領域的功能,在合規運作的前提下,選準突破口,有效整合公司各業務線,以多項傳統業務類型交叉融合,探索“集成+跨界聯動”的創新盈利模式;另一方面,中小券商應緊抓政策導向,注重金融產品工具的創新需求,從提供服務和產品的能力上下功夫,加強產品設計能力,提高主動管理能力,以迅速解決客戶綜合性金融需求。
管理模式的創新。盈利模式的創新,將不斷推動管理模式的創新。相較于頭部券商,中小券商在資本實力、品牌、人才儲備等方面均不占優勢,只有通過整合業務牌照、提高協同效率、推動組織變革等方式,打破傳統組織矩陣和運作結構,通過創新管理機制,加強前臺人員提供綜合性金融服務的能力,構建強健的中后臺,突出團隊作戰,以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以“雙區”要求為導向,著力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中小券商受制于自身實力不足、資源有限等因素,尋求差異化競爭策略已成為發展共識。“雙區”建設為中小券商打造差異化發展優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視角,中小券商可以從把握和發揮區位優勢、緊跟產業發展方向、以科技創新為業務賦能等方面尋找突破口進行聚焦,集中資源實現突破。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突破。
以符合“雙區”發展要求和方向的戰略新興產業為導向,打造投研優勢。中小券商可以符合“雙區”發展要求和方向的戰略新興產業為行業導向,以新型顯示、新一代通信技術、5G和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網絡空間科學與技術、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高性能醫療器械、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為重點行業,通過構建強大的研究能力覆蓋、引領投資等業務板塊,形成新興細分產業有特色、有聲音的研究力量,打造細分產業有成就、有能力的投資力量,進而進一步引領、輻射其他業務條線。
以更加徹底和全面的科技創新賦能轉型升級。在科技創新賦能業務發展的新賽道上,中小券商尤其應當具有緊迫感、危機感,提早開展金融科技戰略布局,在產品設計、流程優化等方面推進與科技公司的深入合作,借助優秀科技公司的技術積累,以更加包容和靈活的組織架構創建金融科技研發團隊,拓展金融科技的應用場景,加速新技術、新成果的應用和轉化。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打造跨境業務優勢。適應“雙區”發展要求,中小券商應發揮區位優勢,充分研究內地與境外業務互聯互通機制,創新發展并搶占跨境業務新賽道,打造跨境業務優勢,如圍繞特色金融產業和境內境外市場互聯互通和金融產品互認,發掘跨境財富管理、跨境債券、綠色債券、跨境股權投資、人民幣國際化等業務機會。
長城證券的探索與思考
回顧公司發展歷程,長城證券多年來從未停下探索轉型的腳步。在2018年底成功上市后,公司順應新時代、新趨勢,未來將著重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打造核心競爭力。
一是以客戶為中心,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為客戶創造價值。隨著競爭的愈發激烈,單一業務競爭演變為多項業務協同的鏈條化競爭,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將成為證券公司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長城證券正探索“以客戶為中心”,圍繞“零售、企業、機構”三大客戶群重構業務生態圈,由“牌照中心”向“服務中心”轉型,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平臺: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財富管理服務體系服務零售客戶;以投資銀行業務為核心,整合全金融產品工具,為企業客戶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綜合性金融服務;以符合“雙區”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為重點行業,實現研究、投資的引領和覆蓋,提高主動管理能力,構建有特色的機構業務生態。
為將“以客戶為中心”的業務生態體系落到實處,長城證券正著力打造可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強大中臺和高效的協同機制,深入研究并理解客戶需求,促使中臺充分發揮對前臺業務的參謀、引領、協調、提升的作用,強化業務條線之間的互動協同和資源整合,建立高效的內部協作機制,落實“以客戶為中心”的組織架構體系,加強“協同合作”的文化宣貫,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
二是發展全產業鏈投行服務模式,向現代投資銀行全面轉型。長城證券提出要堅定不移地向現代投資銀行全面轉型,加快探索全產業鏈投行服務模式,整合投行、投資等優勢資源,充分發揮綜合服務優勢與協同效應,形成業務有特色、團隊有品牌、客戶有典范的全產業鏈精品投行發展模式,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投融資服務,在不同階段提供VC/PE、掛牌做市、配套融資、轉層轉板、并購重組等一攬子金融服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長城證券積極探索投資銀行業務組織架構變革,以專業化分工為方向重構業務團隊設置,聚焦重點行業和優勢產業,持續推進業務結構均衡發展,重點構建股債齊頭并進、跨境協同的業務結構,加強與投資、研究等業務的聯動。全面提升對客戶的管理和維護水平,從產品工具、服務效率、服務模式等多方面積極探索適應市場及客戶需求的新的營銷及服務模式。
三是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打造科技賦能的現代化證券公司。國際領先金融機構的發展表明,充分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推動業務轉型是證券公司業務發展最為重要的戰略選擇之一。長城證券順應時代發展,積極擁抱金融科技,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技術創新成果的應用,以數字化思維變革公司管理,重塑業務模式。
以科技賦能業務發展,長城證券將在財富管理領域,借助金融科技展開線上線下整合、客戶分析及需求匹配、業務支持及優化等工作,實現自動高效的精準營銷;開發財富管理工作平臺,為投資顧問提供全面智能化的客戶服務支持,不斷刷新客戶服務體驗和預期。在資產管理領域,利用金融科技提升資產管理業務尋找優質資產、產品設計、投資研究、風險定價和敏捷交易的五大能力。在投資研究領域,利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和因果推理等技術加強行業研究,利用深度學習構建量化策略平臺,實現行情解碼、策略研究。在投資銀行領域,利用大數據應用和海量信息整合分析洞察企業價值和風險,全面助力投行業務風控管理智能化。
以科技提升運營管理,長城證券將運用數字化思維,逐步消除信息孤島,推進系統整合,簡化業務流程,逐步實現公司行政管理、運營等領域的數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運營效率;運用科技手段,以精細化管理理念全面升級管理模式,做好成本核算,優化公司各項資源的配置,深挖潛力,實現有限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在風控、合規、質控、內控等風險管理領域,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優化風險防控數據指標、分析模型,精準刻畫客戶風險特征,有效甄別高風險交易,提高證券業務風險識別和處置的準確性。
長城證券發展至今已24年,作為一家立足深圳的上市券商,公司發展取得的成績得益于改革開放和深圳“敢為天下先”的開創精神。今天,站在歷史發展的新節點上,“雙區”為公司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一輪發展機遇。勇立潮頭風帆勁,齊心奮楫繪藍圖。作為國有控股公司,長城證券將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將深圳自信與創新的城市品格注入長城證券發展血液,以產融結合服務實體經濟為宗旨,堅持以客戶為中心和價值創造為目標,防范抵御風險,打造差異化、特色化服務模式,不斷推進公司更高質量發展,成為一家治理規范、業績優良、具有自身特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券商。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