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從未缺席。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承諾,彰顯了我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決心。
在這個過程中,資本市場大有可為,上市公司更要起到表率作用。筆者認為,首要任務是加速推進向綠色低碳轉型,真正成為綠色發展的“主力軍”“排頭兵”。
這一點,已有上市公司付諸行動,布局綠色低碳領域,在投資方面契合國家戰略、契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比如,中國石化制定了氫能產業行動計劃總體目標;寶豐能源宣布已布局200MW光伏發電及年產1.6億標方綠氫項目。
支付行業目前分化態勢加劇,一邊是包括銀聯商務、連連支付等在內的多家支付機構積極籌備上市,另一邊卻是支付機構退市現象頻現。
近日,持牌支付機構江西繳費通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繳費通”)發布《關于收到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責任公司終止掛牌申請受理通知書的公告》,對公司終止掛牌事宜進一步披露相關信息。
一季度凈值增長率排名前十的有:廣發價值領先混合(29.70%)、南華豐淳混合A(25.62%)、大成新銳產業混合(18.04%)、廣發睿毅領先混合(16.13%)、上投摩根核心精選(15.05%)、嘉實基礎產業優選股票A(14.70%)、嘉實周期優選混合(14.31%)、上投摩根核心成長股票(13.65%)、大摩進取優選股票(13.48%)、中歐量化驅動混合(12.36%)。
通過對上述基金前十大重倉股的統計,投資者可以發現這些基金中凈值增長率居前者,在一季度震蕩市中,是通過哪些股票來收獲凈值增長的。
【證券時報】
北上資金繼續大幅加倉A股。上周深股通凈買入142.33億元,滬股通凈買入67.92億元,北上資金合計凈買入210.24億元,凈買入額連續兩周破200億元。
截至上周五,北上資金4月累計凈買入已突破400億元,年內買入額僅次于2月的412.24億元。如果本周內北上資金延續上周的買入態勢,則4月凈買額有望再創階段新高。
上周,A股主要指數齊飄紅,其中,滬指全周上漲1.39%,收于3474.17點。此外,機構調研熱度仍維持高位,伴隨著A股年報、季報密集披露,機構加緊透過財報窺探行業景氣度情況,期間逾150家滬深公司披露投資者關系記錄,冠軍基金經理、私募大佬等多位資本市場大咖現身。
上周獲調研股已全數披露2020年成績單。逾七成公司去年業績同比增長,其中,天賜材料、穩健醫療、樂歌股份、榮盛石化等在內的20家公司業績實現翻倍式增長。
近日,工信部官網披露最新一期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應用軟件(APP)通報,其中廣東省通信管理局通報存在問題的應用軟件名單里,多家銀行APP在列。工信部等相關部門督促問題APP在規定時間內落實整改。
數位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從2019年開始,監管部門針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屢出重拳,法規從推出到執行,相關環節在逐步完善中,不僅僅是金融類APP,甚至生活服務類、游戲娛樂類APP涉嫌違規采集甚至交易用戶個人信息的風險事件常有發生,這是必經階段。而金融要素信息,往往涉敏且和個人財產安全高度相關,關注度更大,監管部門對個人金融信息安全保護的要求等級也必然更高。
【上海證券報】
根據天相投顧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在基金新進的前50大重倉股中,屬于原材料行業的多達16家,包括化工領域的中核鈦白、中鹽化工、東材科技、中偉股份、海利爾等,以及造紙領域的晨鳴紙業、集友股份、山鷹國際和仙鶴股份;新進的醫藥行業重倉股有6家,包括醫療器械板塊的美康生物、祥生醫療等,以及化學原料藥板塊的兄弟科技和山河藥輔;新進的信息技術行業重倉股有8家,包括光環新網、當虹科技等。此外,還包括機械板塊的紐威股份、鮑斯股份、斯萊克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新進重倉股中,有不少上市不久的次新股,包括醫療器械行業的海泰新光、信息技術行業的中望軟件、極米科技等,以及化學新材料領域的聯泓新科等。
4月25日晚間,杭電股份發布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孫慶炎家族擬將其控制的公司控股股東永通控股全部股權轉讓至廣州工控。股權轉讓完成后,公司控股股東不發生變化,公司實控人將變更為廣州市人民政府,后者間接持有公司29.95%股份。
公告顯示,孫慶炎、永通控股的股東福建永瑞、福建永煦及富春江集團日前與廣州工控簽署了《股權轉讓框架協議》。協議約定,在永通控股成為僅直接持有杭電股份29.95%股份的股東后,福建永瑞、福建永熙擬向廣州工控轉讓其持有的永通控股100%股權。
“精彩合集”“超前劇透”“電影解說”……“短視頻追劇”成了一種時尚。以此為賣點的影視剪輯號充斥各大短視頻平臺,由此也引發了二次創作合法性爭議。對此,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25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明確回應,國家版權局高度重視短視頻侵權問題,接下來將按照中央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部署,積極回應廣大權利人的呼聲,支持、保護廣大權利人的合法訴求。
迪麗熱巴、肖戰、王凱、趙麗穎……500多名藝人以及逾70家影視傳媒單位23日聯合倡議:未經授權不得對相關影視作品實施剪輯、切條、搬運、傳播等侵權行為,在必要時將對此類行為發起集中的法律維權行動。
13:13 | 10分鐘后突然拉升!601908,6天3板... |
12:17 | 招商信諾累計設立保險金信托10003... |
11:49 | 華銳精密攜拳頭產品開拓巴西市場 |
10:52 | 旭輝控股境外重組進入最關鍵階段 ... |
10:51 | 上聲電子擬發行可轉債募資3.3億元 ... |
01:22 | 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人形機器人產業... |
01:22 | 沈陽化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高端產... |
01:22 | 弘元綠能:優化資產結構 發揮全產... |
01:22 | 江蘇索普:聚焦醋酸產業鏈延伸與新... |
01:22 | 達嘉維康專業藥房優勢凸顯 再生醫... |
01:22 | 多地發布汽車置換更新補貼政策 車... |
01:22 | 蘋果手機再降價 能否挽救在華銷量...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