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郝飛
近日,“2024年青島市花生收入保險服務鄉村振興啟動會”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寶山鎮政府召開,青島農商銀行作為唯一銀行機構參加了啟動會。
據記者了解,今年,青島市爭取鄭州商品交易所支持資金400萬元,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平度市、萊西市實施花生種植相關試點項目,通過農業、財政、金融等多部門聯動,有效保障花生種植主體因花生產量降低或價格下降導致收入損失風險,為農戶穩產增收裝上“安全閥”。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農業項目更容易受自然環境、市場需求和競爭等因素影響,因此,引入期貨、保險等金融機構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農民收益,提升農戶種植養殖積極性。
增加可貸額度
為加大花生種植戶信貸資金支持力度,青島農商銀行積極探索“信貸+保險”模式,針對購買花生期貨收入保險的客戶定制研發了“鑫惠農·花生保險貸”產品,給予最高保險金額的1.5倍信用貸款額度。
對于信用貸款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青島農商銀行引入農擔公司擔保增信機制,最高貸款額度可至300萬元,貸款期限最長可達3年。
青島農商銀行預計今年將新增發放“鑫惠農·花生保險貸”產品2000萬元。會上,青島農商銀行對3名花生種植戶貸款意向客戶授信510萬元并舉行授信儀式。
青島農商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宗旨和“支農支小”為主的市場定位,深入踐行“金融報國、金融為民”價值取向,結合農村地區產業、行業和客群需求,持續創新金融產品、提升金融服務質效,堅定不移地走好特色化、差異化新農商發展之路,以實際行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服務模式不斷創新
今年以來,多家銀行積極與各類金融機構合作,創新服務模式,全力支持農戶及涉農企業發展。
比如,近日,交通銀行大連分行與國泰君安期貨遼寧分公司和太平洋財險大連分公司聯合發起的賦能鄉村振興新模式“銀行+期貨+保險”項目在大連成功落地。
該項目服務的主要客戶是大連某集團下轄生豬養殖農戶,養殖農戶基于其養殖生豬的出欄銷售價格進行投保,交通銀行大連分行根據養殖農戶飼料采購資金缺口情況,將“保險+期貨”保單反映的生豬養殖數量及鎖定的遠期銷售價格為增信因子,嵌入現有個人經營貸款業務中,設計專項融資方案,為養殖農戶發放貸款資金,用于支付生豬飼料采購款。
浙大城市學院文化創意研究所秘書長林先平對《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表示,銀行可與農業保險公司、期貨公司、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開發農業保險產品,為農業項目提供風險保障。在支持農業項目的過程中,銀行可以發揮自身優勢,與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制定合理的風險控制措施,確保農業項目順利實施。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靜山認為,金融機構合作支持農業項目意義重大,有助于解決農業項目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產業發展壯大。在鄉村振興道路上,金融機構應繼續加強合作,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為農業項目提供更加全面、優質的金融服務。
(編輯 田冬 上官夢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