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發布,對整個學前教育行業作出方向性調整和規范;11月16日,教育部官網發布《幼兒園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處理辦法》(下稱《辦法》)針對公辦及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列出了11種應予處理的違反教師職業道德的行為。
一前一后兩個重磅文件相繼出臺,學前教育領域掀起巨大波瀾。
將學前教育定性為普惠性公共服務
“《意見》是一個方向性文件,最大的看點就是給學前教育做了定性:普惠性、公共服務性。辦幼兒園更加強調政府責任、社會責任,而不是用來賺錢的工具。”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袁愛玲告訴記者。
一直以來,學前教育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主要表現為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普惠性資源不足、部分民辦園過度逐利等方面。
在學前教育專家王安看來:“這是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延伸到學前教育領域的表現?!兑庖姟返某雠_就是試圖去補平這樣的差距。”
圍繞這一背景,《意見》明確提出要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扭轉高收費民辦園占比偏高的局面,如逐步提高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鼓勵普通高等學校舉辦公辦園、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普惠性幼兒園等。
王安認為,國家越來越多地照顧到民生,也是對追求效率的一種平衡,這兩個文件其實意味著國家已經把學前教育作為一種民生工程,背后的邏輯就在于維護社會公平,維護每個人接受教育的權利。
教育公益性和資本逐利性需平衡
在規范民辦園發展方面,《意見》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營利性幼兒園,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營利性幼兒園資產。
記者梳理發現,A股涉及多家學前教育的上市公司,其中威創股份持有紅纓教育、金色搖籃、可兒教育、鼎奇教育等幼教品牌;秀強股份持有徐州幼師幼教集團、培基教育等學前教育資產,并于今年10月完成收購從事幼教服務的江蘇童夢100%股權;港股涉及學前教育業務的上市公司包括成實外教育、21世紀教育集團等。
受此消息影響,美股上市的幼兒園品牌紅黃藍開盤后跌幅達50%,市值蒸發過半?!兑庖姟钒l布次日,A股和港股教育板塊開盤后全線下跌。
北京嘉杉兒童之家創始人、園長彭爽告訴新京報記者,這意味著以后幼兒園資產已經無法資本化了。但《意見》是否對已經上市主體有實質性影響,目前尚不明確。
《意見》還指出,社會資本不得通過兼并收購等方式控制國有資產或集體資產舉辦的幼兒園、非營利性幼兒園;實施加盟、連鎖行為的營利性幼兒園原則上應取得省級示范園資質。
證券分析師賈林(化名)認為,這一政策的出臺對幼兒園教育市場是絕對的利空。利空到什么程度要看各地對政策的具體落地和實施。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提供充裕、普惠、優質的學前教育方面,政府部門態度鮮明,教育公益性和資本的逐利性應該有個平衡。
彭爽認為,《意見》也是一把雙刃劍。近年來,資本的進入促進了幼教行業的發展,但由于大部分資本是逐利的,如果社會力量沒有足夠動力,那么,政府的補貼和支持能否跟得上,或成為決定行業質量高低的因素之一。說到底,對人的培養,需要相應的資金做支持。
列舉11種違反師德行為
在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意見》提到,教師隊伍建設滯后,保教質量有待提高,幼兒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針對這一問題,《辦法》列出的11種應予處理的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行為,包括歧視、侮辱幼兒等,并指明所對應的警告、記過、降低崗位等級或撤職、開除等處分。另一方面,《意見》指出,要建立幼師專業成長機制,提升其綜合素質和綜合保教能力,并進一步提升幼師的社會地位和待遇保障等。
針對當下經常有幼兒園發生不安全事件和違反師德事件的現象,王安認為,師德事件的出現,一方面是師生比太高,學生多導致老師容易暴躁,另一方面,老師的收入待遇很低,沒有幸福感和職業吸引力。“都是指向教育資源的不均衡。”
在袁愛玲看來,幼教的發展方向一方面是普惠,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優質。而優質的決定因素是老師。幼兒園老師又不同于中小學大學老師對學術水平要求高,對師德方面就要求更加嚴格。對孩子來說,一個幼師可能會影響心理、性格,甚至影響孩子一生。
“有關幼師師德的這個配套性文件,也是落實《意見》中對教師的質量上的要求。”袁愛玲認為,優秀的教師一定要大力表彰和獎勵,違法違紀違背師德的要堅決清除出教師隊伍。
11:26 | 國芳集團擬出資1545萬元與專業機構... |
10:33 | 九號電動兩輪車曬成績單:上半年中... |
10:30 | 中國電建集團項目專場推介會在北京... |
10:12 | 中國神華啟動大規模資產重組 核心... |
10:03 | 中國神華擬籌劃重大事項!8月4日起... |
10:00 | 房企尋找債務重組最大公約數化債 |
09:25 | 多奈單抗注射液三年長期臨床研究結... |
23:31 | 直擊ChinaJoy:上半年游戲產業國內... |
23:31 | 7月份重卡銷量同比增長42% “四連... |
23:31 | “蘇超”效應持續顯現 文體旅融合... |
23:30 | 剛需持續發力 深圳7月份住宅成交超... |
23:30 | 頭部陶瓷企業加速創新 滿足“好房...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