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做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這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鄉村振興不僅是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也是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服務鄉村振興的過程也是金融業全面推進自身均衡發展,實現現代化的過程。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有關要求,2月11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指導意見》,從8個方面提出29條具體意見,以切實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效率和水平。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有明確的目標和導向。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把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圍繞金融精準扶貧、國家糧食安全、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小農戶、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金融服務需求做好金融服務。從地域方面看,不僅要服務發達地區,也要服務老少邊窮地區;從主體方面看,不僅要服務規模化經營的現代農業,也要服務傳統農業;從行業方面看,不僅要服務農村二三產業,也要服務農村種養殖業。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全面的金融服務,不斷提升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能力,加大金融精準扶貧的力度,擴大金融支農資源,改善農村金融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在此過程中,既要有政策支持,也要有市場運作,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發揮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與此同時,在金融服務過程中,也要積極推動并引導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有創新的產品和服務。金融產品和服務是連接金融機構和客戶的橋梁,在服務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把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作為一個重點,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和滿意度。一是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擴大服務的范圍。在融資方面,農業農村有較多的不動產和動產,但不是很符合金融機構對于抵質押物的要求,需要在法律法規許可的范圍內,積極探索擴大抵質押物范圍,從而服務更多的客戶。二是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豐富服務的群體。農村地區人口結構、產業結構等都有較明顯的差異,金融服務需求也不相同,需要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服務更多客戶群體,擴大金融服務的覆蓋面。三是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拓寬服務的渠道。農村地區經濟密度相對較低,金融機構實體網點相對較少,需要積極依托互聯網開發利用線上渠道,形成線上線下渠道協同發展的格局,讓數量更多、分布更廣的客戶能夠獲得金融服務。四是通過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服務的效率。農業尤其是傳統種養殖業經營活動季節性較強,金融服務需求也有較強的季節性,且融資需求需要快速滿足,也要求在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中不斷提高效率。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有多層次的組織體系。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農業農村的金融服務需求更加多樣化、多元化、差異化,要求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時要有多層次的組織體系。首先,充分利用既有銀行、證券、保險、信托、基金、期貨、金融租賃等金融機構的優勢,根據其職責分工,為農業農村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務。同時,也要結合農業農村的特點,發展好農商行、農信社、村鎮銀行、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等專業的金融機構。其次,在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也要形成差異化的格局。開發性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重點提供中長期信貸支持,引導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形成。全國性商業銀行利用其點多面廣的優勢,結合戰略定位推動城鄉資金融通,促進農村金融資源回流,充實鄉村振興的資金來源。農村中小金融機構切實用好其扎根農村的特點,在涉農金融方面真正地做專做精。再次,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也要充分開展異業合作,以產品或業務為紐帶,利用各自的專長為鄉村振興提供綜合性的金融服務。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有科學的政策引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本身就是一個系統工程,金融服務鄉村振興也需要有系統的政策引導。一是貨幣政策積極發揮其正向激勵作用,通過差別化準備金、再貸款、再貼現等政策工具,以及宏觀審慎評估引導金融機構資金更多流入鄉村振興領域。二是財政政策通過稅收優惠、財政補貼,健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的作用等撬動更多的資金流入鄉村振興領域。三是金融監管完善差異化監管體系,既要對金融服務進行嚴格科學的監管,又要對鄉村振興金融服務提供差異化的監管,適當放寬“三農”專項金融債券的發行條件,適度提高涉農貸款不良容忍度,提高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四是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也有必要結合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實際需要,及時研究并推進修訂完善,讓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有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切實有法可依。
金融服務鄉村振興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農業農村的金融服務有著自己的特點,規模較小、成本較高、風險較大就是其中一部分,加上金融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金融生態環境不夠友好,也對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形成直接制約。在這方面最典型的是國內信用體系建設不健全,金融機構無法全面準確了解農業農村客戶,特別是小微客戶和個人客戶,提供融資等金融服務時缺少有效的風險管理抓手,不得不更多地依賴抵質押物,而這些客戶雖然擁有一些動產或不動產,但并不全是合規足值的抵押物,從而導致其融資難。對此,需要從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加強誠信意識教育,多渠道整合社會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評價和共享機制,讓不同部門、不同渠道、不同類型的信息能夠互聯互通、相互印證,也要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工具,進一步減少金融機構服務農業農村客戶的信息不對稱,提高金融機構服務農業農村客戶的積極性、主動性、安全性。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財政部博士后)
21:09 | 豐華股份: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21:09 | 浩辰軟件: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21:09 | 鴻遠電子: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21:09 | 華錫有色:5月19日將舉辦2024年度... |
21:09 | 匯通控股: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09 | 匯通控股:第四屆董事會第十一次會... |
21:09 | 開普云: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 |
21:09 | 聯影醫療: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21:09 | 羅普斯金:2024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 |
21:09 | 洛凱股份: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21:09 | 容大感光:關于收到全資子公司分紅... |
21:09 | 三友醫療:5月19日將舉行2024年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