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岳
從監管層最近所發出的信號來看,“風險中性”理念目前還只是停留在外匯衍生品市場。但體系日漸完整、產品愈加豐富的國內金融衍生品市場,也迫切需要設定一個總的原則來規范引導其發展。筆者認為,“風險中性”理念有條件成為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指導原則之一。
金融衍生品市場高深莫測,一些著名案例讓大家唏噓不已。比如著名的2010年美股千點大跌事件,一種叫“動態對沖”的衍生工具被各界所認知;中航油事件則讓大家認識了石油期權的威力。國內外因金融衍生品引發的風險案例并不鮮見。
外匯衍生品只是金融衍生品的一個細分產品。金融衍生品的原生資產包括利率、股票、貨幣和商品。我們在前三篇文章中討論的就是貨幣(外匯)衍生品該如何貫徹“風險中性”理念的問題。
貫徹“風險中性”理念就是要堅持“保值”而非“增值”的核心原則,金融機構開發出適合企業避險的衍生品工具,企業使用合適的衍生品工具進行套保避險。那么,“風險中性”理念是否可以推廣到所有金融衍生品呢?
對于這個問題,筆者相信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會是肯定的。這是因為,設計、推出任何一種金融衍生品的初衷都是為了規避、對沖風險,同時兼具價格發現功能。金融衍生品所具有的杠桿效應,讓敢于承擔較大風險的機構或投資者有望博取超額收益。
在具體交易當中,金融衍生品的對沖者(企業或金融機構)、投機者(依據市場判斷攫取利益的參與者)和套利者(利用金融衍生品組合獲取收益)形成互相牽制的“鐵三角”。前者是金融衍生品的需求者,后兩者是市場參與者,是激發市場活力、實現價格發現的重要力量。
對沖者在秉持“風險中性”的理念下,有限度的參與金融衍生品交易,無論價格漲跌對其都會有一個風險稀釋作用。
投機者作為金融衍生品市場的“捕獵者”,也會對風險作出綜合判斷,一旦發生對其不利的事情,隨時可以“斷尾求生”。
而對于套利者來說,則是一個不斷挑戰自身知識極限的過程,稍有閃失,就有可能成為那只扇動翅膀的“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
那么該如何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貫徹“風險中性”理念呢?筆者的看法是,從監管者角度來看(前面的文章已經從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角度進行了探討),可以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要為對沖者“驗明正身”,也就是要清楚它進入市場的真實意圖;二是嚴格監管投機者,讓“驗明正身”后的它們在合法合規的軌道上進行操作;三是除了要求套利者嚴格遵守前兩項條件外,還要設置較高門檻以及設定科學合理的熔斷機制。
如此,“風險中性”理念就能夠深植于金融衍生品市場。
相關閱讀:三論“風險中性”理念:金融機構涉匯產品創新要“對路”
(編輯 白寶玉)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