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夢澤
受2023年上半年“價格戰”影響,車企盈利分化加劇,增收不增利現象蔓延。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汽車制造業利潤率為4.8%,環比持平、同比微降。
在已發布2023年上半年業績報告的20家上市車企中,有7家出現虧損。而在造車新勢力的統計榜單中,這一比例超九成;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汽車經銷商商會數據顯示,高達66%的新能源品牌4S店正遭遇虧損。
一邊是新能源車發展迅猛,另一邊新能源車企絕大多數陷入虧損困境。時至今日,這種“撕裂感”還在持續——車企在新能源賽道已押注重金布局,但“價格戰”越打越兇,究竟什么時候才能賺錢?
事實上,國內大部分新能源車企處于虧損狀態是行業普遍現象,業內對此也抱有共識:新能源汽車產業還處于前期爬坡階段,整車企業盈利水平磨底不可避免。
具體到整車企業,國內車企除比亞迪率先實現盈利并在銷量上一枝獨秀外,大多車企年銷量剛邁過10萬輛門檻,這一量級難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被眾多新能源車企視為長期虧損的原因之一。
同時,高額的研發費用也在導致新能源車企快速“失血”。以蔚來為例,近3年公司研發費用從24.88億元到45.92億元再到108.36億元,近乎保持逐年翻漲。“燒錢”模式是應對市場競爭加劇,快速建立差異性優勢和技術護城河的手段,但這也極大地削薄了整車企業的利潤。
此外,補貼退坡致使新能源汽車企業就地“斷奶”。以比亞迪為例,財報顯示,2022年扣非凈利潤156.38億元,其中新能源車財政補貼就高達104.38億元,補貼影響之大可見一斑。
筆者認為,要正視新能源車企“銷量大增、業績大虧”的行業階段性現狀,將提升品牌價值、產品價值置于車企發展更重要的位置,依靠品牌向上突圍,提升品牌溢價能力,早日實現扭虧為盈。
首先,暢通融資渠道,做好打持久戰準備。新能源車企發展壯大注定要經歷漫長的生長期,未上市的要抓緊上市,已上市的要做好市值管理。隨著投資者受到高增長率吸引,資本將會循環流入行業頭部企業,使得弱者愈弱,強者恒強。需要指出的是,豐田汽車2022財年凈利大跌21%,即便如此仍有180億美元落袋──其長久積累的豐厚資本,是決勝未來的底氣所在。
其次,借助國內供應鏈優勢,擴大市場占有率。國內發達完備的新能源供應鏈、ICT產業生態為我國新能源車企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既然虧損不可避免,市場占有率就成為首選目標,擴大市占率不僅能增厚企業營業收入,長期來看也能增強企業在供應鏈中的話語權。
最后,企業發展無捷徑,堅持長期主義品牌向上。新能源汽車行業要盈利,前提是供求基本平衡,這意味著如今大部分車企將面臨淘汰出局。在這個時間節點到來前,秉持真正為消費者造車的初心,對于虧損賣車、低價賣車等不利于市場健康的營銷戰術保持戰略定力。企業要堅信,在汽車這個擁有較長產業周期的行業內,機會是巨大和平等的。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