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4月,資管新規發布,整個資管行業炸開了鍋。而作為資管行業的一員,體量達到12.8萬億的私募行業,也感到局部的震動。
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4月以來,一些以銀行委外為主要資金來源的私募規模大幅收縮,目前正發力尋找高凈值客戶。而機構投資私募FOF的模式也因資管新規做出改變,要求對方單獨成立產品承攬資金。不過,私募行業早前就已實行了大部分新規標準,多數私募所受影響并不大。
多層嵌套已不可行
“以前有一些往外投的產品,準備投的產品已經是一個FOF,這種超過兩層的投資已經停掉了。”這是私募排排網合規部總監溫志飛感受到的資管新規的沖擊。
今年4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被業內稱為資管新規。該規定明確了去多層嵌套的大方向,將嵌套層級限制為一層,禁止開展多層嵌套和通道業務。
機構以往投資FOF的形式已不可行。
近年來,FOF策略受熱捧,組合大師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411只私募FOF成立,2018年至今也有216只FOF產品成立。據了解,某些機構會配置FOF產品的份額,通過這類“基金中的基金”,分散投資不同的私募產品。如此算下來,投資機構的產品層和FOF產品層相加,共有四個層級。但自4月份以來,這種多層嵌套的業務已被資管新規明確禁止了。
溫志飛表示,目前的應對方法是壓縮層次,要求基金公司單獨成立一個FOF產品來承攬資金。“我們真正投向別人的話,就會要求對方成立一個產品,只要規模達到(一定金額),對方都會配合。因此總體而言影響不算特別大,只是大家需要做出一些改變而已。”他說道。
由于過渡期比較長,資管新規只要求不新增多層嵌套產品,以往的老產品并不要求馬上關掉。凱豐投資相關人員也向記者透露,針對嵌套問題,凱豐專門設計了一個適用于外部FOF資金投資到凱豐的產品,其既是交易層,也是募集層,多層嵌套的問題得以解決。“目前已有外部機構FOF資金投入到我們這個產品中并開始運作。”該人員向記者表示。
銀行委外資金收縮
破除多層嵌套、去資金池的另一個影響是,銀行委外資金已不能通過信托、券商渠道投向私募,一些以銀行委外為主要客戶的私募基金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今年我們清盤了一些銀行委外的產品,所以規模從之前最高的幾十個億降到了十幾億。”一位深圳地區的私募基金經理明顯感受到資管新規給公司規模帶來的沖擊。
他告訴記者,銀行委外資金往往是民眾存款或者理財資金池化整為零而來的,但私募的投資門檻是100萬以上,資管新規要求穿透式監管后,這些資金的直接客戶都是不合格投資人。以后,銀行委外很大規模的資金不能再投給私募基金,以往以銀行委外為主要資金來源的私募必然迎來規模的收縮。
這些私募的應對策略是,去挖掘更多的高凈值客戶。“找一些代理銷售渠道和大客戶,而不是說傳統的找銀行委外資金了。”這位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凱豐投資相關人員也向記者講述他觀察到的行業現象,四月以來,以銀行為主要渠道的私募基金除了受行情低迷影響,也受到新規的影響,募集上的困難加大,因此很多私募基金開始注重直銷。
目前,銀行方面也在想辦法。
“他們在成立資管公司,不排除這是他們以后往外投錢的平臺。”據溫志飛觀察,銀行陸續在成立一些資管公司,這些資管公司可能是銀行委外資金外流的一個替代的方向。截至8月底,A股上市銀行中共有11家銀行正式公告,擬設立資管子公司,其中包括7家股份制銀行、3家城商行以及一家國有大行。但溫志飛也表示,截至目前,這條路還沒有走通。資管公司的投資范圍,還有待資管新規配套細則的規定。
影響是局部的
事實上,資管新規針對的對象是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而私募投資基金適用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行政法規及私募投資基金專門法律。資管新規顯示,若行政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的,私募才適用資管新規中的條例。因此,業內人士認為,除了受銀行委外資金影響及參與FOF投資的基金產品外,私募行業受資管新規影響并不大。
深圳道和投資基金經理王庚告訴記者,資管新規對公司唯一的影響是,資管新規當中對合適投資者的要求及具體簽約認購執行環節的要求增加了客戶認購簽約的難度,但總體而言影響不大。規模達到百億的凱豐投資也表示,公司以直銷客戶自然人為主,大部分客戶是持有凱豐產品幾年的老客戶,規模存量中并沒有銀行委外資金,也未受到銀行委外資金收縮的影響。
也就是說,資管新規發布后,私募行業僅感到局部震動。
溫志飛告訴記者,資管新規所涉杠桿的標準、投資顧問的標準,私募行業早已執行。所以這次資管新規的調整對多數私募并無很大的影響。
“其實資管新規是從狹義私募里面去演化而成的。”他表示,中基協比較靈活,調整規則比較快,所以私募的規則是比較清晰的。相較而言,整個資管的調整是比較大的工程,給券商、基金統一設立標準,難度比較大。溫志飛認為,資管新規的推出,是一個經驗的推廣。這些標準在私募上試驗過可行,監管再把這個標準推廣到整個資管行業。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21:52 | 迪森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2031700網站電話:010-84372800 網站傳真:010-84372633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