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肖林秀
截至2月25日,根據申銀萬國行業分類,新年以來,421家A股醫藥公司中,共有103家醫藥公司接受了機構調研。去年全年機構共調研262家醫藥公司,而新年僅兩個月,機構調研數量已達去年一半。
103家公司中,邁瑞醫療接受的調研機構達533家,排名第一;華東醫藥、澳華內鏡緊隨其后,分別接受了482家和222家調研機構。根據記者梳理統計,股權激勵、集采、新冠醫療產品成為調研“熱議”話題。
獲調研機構家數最多的前15名公司中,邁瑞醫療、澳華內鏡、悅康藥業、特一藥業和鍵凱科技5家公司被問及股權激勵相關問題。
有投資者提問邁瑞醫療:“公司在最新的員工持股計劃中,制定了未來三年利潤20%增長的考核指標,請問助力公司實現這個業績目標的底氣是什么?”
對此,邁瑞醫療表示:“公司判斷未來全球醫療器械依然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從公司業務角度出發,預期未來三年公司主要有以下四個增長來源:后疫情時代全球范圍內的醫療新基建、國際市場市占率的提升、IVD產品以及動物醫療、微創外科、骨科、AED四個種子業務。”
“股權激勵的價值關鍵看其成本。如果為上市公司帶來的額外價值高于股權激勵所支付的成本,則是有效的股權激勵。”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除股權激勵外,集采是另一備受機構關注的“關鍵詞”。悅康藥業、普洛藥業、長春高新、特一藥業、鍵凱科技5家公司被問及集采相關問題。
在最新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多家機構提問悅康藥業:“整體來看,集采對公司的影響是什么樣的?”對此,悅康藥業表示:“公司已經進集采的產品是二甲雙胍。集采對公司整體利潤水平沒有太大影響,反而在集采環境下,增加了新的銷售渠道,公司收入和利潤都實現了雙增長。”
“總體上看,集采會一定程度地降低醫藥行業整體利潤率。但對于具體醫藥公司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公司的主營產品。少部分醫藥公司產品屬于消費品類,并不依賴醫院醫保渠道,則受集采影響相對較小。”盤和林表示。
新冠醫療產品同樣成為機構熱門提問話題。據不完全統計,安圖生物、明德生物、九安醫療、悅康藥業、君實生物5家公司被問及新冠醫療相關產品。
除新冠檢測試劑外,新冠藥也成為近期資本市場炙手可熱的話題。作為國內新冠口服藥進展較快的公司之一,君實生物在最新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中表示,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相關臨床試驗,2021年12月,VV116(一款新冠治療小分子藥物)已在烏茲別克斯坦獲批使用。
“VV116是繼默沙東、輝瑞新冠口服藥獲批之后,全球第三個獲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藥,足以證明我國創新藥公司實力強勁。目前VV116已在國內進入臨床試驗階段,若不出意外,該產品在國內成功上市的把握較大。”香港大學生物化學系博士后李胡昱向記者介紹。
(編輯 白寶玉)
13:27 | 創業板公司延續去年增長態勢 2025... |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