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毛藝融
在政策頻出、產業結構、市場發展等各種有利因素支持下,境內股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英文簡稱“ETF”)市場已進入“質量提升”新發展階段。境內ETF總規模達到第一個萬億元歷時17年,實現第二個萬億元歷時3年,突破3萬億元僅歷時9個月。從3萬億元,到2025年4月份首次突破4萬億元,僅僅耗時7個月。
深交所以ETF產品為抓手,推出“大話策略之定投”投資者服務系列活動。5月7日下午,深交所“ETF大講堂”走進成都,推廣定投場景化應用策略,推動行業由推廣單一產品向推廣投資策略組合轉變。
深交所“ETF大講堂”成都專場現場 毛藝融/攝
定投策略有助于形成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
今年1月份,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重點引導商業保險資金、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長期資金進一步加大入市力度。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印發《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實施ETF快速注冊機制,原則上自受理之日起5個工作日內完成注冊。
證券ETF作為高效、透明、普惠、穩定的投資載體,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引下,將為落實中長期資金入市、優化市場結構發揮重要且積極的作用,也是廣大投資者參與市場、分散風險的有效途徑。
定投策略具有長期性、穩定性等特征,有助于資本市場形成穩定的中長期資金來源。深市基金聚焦“長錢長投”,以ETF產品為抓手,目前已正式推出“大話策略之定投”投資者服務系列活動,聯合基金管理人共同打造定投案例,首批推出創業板ETF定投策略案例,向投資者生動展示定投的優勢特點和適用的市場環境,助力廣大投資者樹立理性投資、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念。
在深交所“ETF大講堂”成都專場,深交所基金管理部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ETF具有分散化、流動性好、低成本、透明度高等特點,2024年深市ETF規模增長103%。目前,深市主要寬基指數投資工具不斷豐富,包括深100指數、創業板指數、滬深300指數、中證500指數等可選擇。定投策略能夠幫助投資者獲得相對穩健的長期收益,分批入市,且鎖定金額投資,使其持倉成本始終處于低位,從而獲取收益的概率大大提高。鼓勵更多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定投寬基ETF就是分享國家時代成長的紅利。
富國基金相關負責人介紹,定投策略能夠進一步提升投資者的體驗,目前ETF品類比較豐富,投資者可以利用好ETF相關工具,把握產業鏈各環節投資機會,更好實現投資者財富增值。投資者首要任務是熟悉ETF的多種類型,結合自身投資目標精準挑選契合的ETF產品。其次,需細致考察ETF的基礎資產狀況,明確其追蹤的指數或資產類別,深入研究該領域的宏觀經濟動態,為投資決策提供有力依據。再者,應著重對比不同ETF的管理費以及其他相關費用。此外,優先選擇日成交量可觀的ETF,如此一來,在買賣交易時便能充分保障流動性,同時享有較小的買賣價差,降低交易成本與風險。
將ETF定投從“小眾策略”打造成“大眾工具”
隨著投資者結構不斷優化,ETF市場“機構化”趨勢日益凸顯,營造中長期資金“愿意投、方便投、留得住”的新生態,是當前資本市場服務工作的重要方向。深交所表示,將努力將ETF基金定投從“小眾策略”轉化為“大眾工具”,以定投之力,聚“長錢長投”之勢,為提高投資者獲得感提供“好用、管用”的策略工具。
圍繞要解決中長期資金買什么、買得好,深交所在新產品供給、新生態建設與新監管要求上給出明確方向,其中,定投策略被重點提及。通過“案例+投教+服務”聯動協同發力,努力提高投資者獲得感,助力推動ETF市場高質量發展。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將攜手市場各方推動ETF市場在產品創新、服務提升和一線監管等方面邁向更高水平,持續推廣核心ETF單品定投策略和ETF組合定投策略案例,開展全渠道、場景化定投策略投資者服務活動,為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提供新動能,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為廣大投資者創造更好的投資服務和價值。
(編輯 孫倩)
18:28 | 阿科力: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暨2... |
18:28 | 愛迪特:公司經營情況正常 |
18:28 | 愛美客:當前市值的變化受到多方面... |
18:28 | 安彩高科:5月16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8:28 | 寶豐能源:暫無超高分子量聚乙烯(... |
18:28 | 北元集團:郭建申請辭去公司董事、... |
18:28 | 博創科技:長芯盛(武漢)科技有限... |
18:28 | 燦芯股份:5月29日將召開2024年年... |
18:28 | 誠志股份:5月13日將舉辦2024年度... |
18:28 | 楚天高速:5月20日將召開2024年度... |
18:28 | 飛天誠信:公司一旦扭虧就會考慮分... |
18:28 | 福萊蒽特:5月16日將舉行2024年度...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社有限責任公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240020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京B2-20250455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201377號京ICP備19002521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