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昌校宇 見習記者 楊潔
一年之計在于春。在這個萬物待發,充滿活力與希望的季節里,《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部分企業已奏響春天的“奮進曲”,但也有部分企業似乎遇到了“開工難”等問題。
春節后,企業的復工情況究竟如何?《證券日報》記者近日就北上廣一線工人返崗、求職情況及企業招工情況展開調查。
部分行業“招工難”
在2月26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關于今年的就業形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張紀南表示,隨著經濟企穩向好,就業將延續總體平穩的態勢。但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仍然較多,就業形勢依然比較復雜,面臨諸多挑戰。一是就業總量壓力不減,今年需要安排就業的城鎮新成長勞動力仍然在1500萬人左右,今年的高校畢業生909萬人,達到新高;二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制造業、服務業普工難招、技術工人短缺,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三是疫情的影響復雜多變,國際疫情還在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也比較大,給今年的就業增加了不確定性和風險挑戰。
對于“技術技能人才的求人倍率超過2”這一數據,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認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核心之處在于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和技能水平,為此,有關方面應采取措施提升我國整體勞動力質量,調整勞動力技能培訓的相關性和及時性,從而更好地適應高成長性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
春節后,餐飲業迎來了“開門紅”,但行業“招工難”的情況也隨之而至。餓了么數據顯示,春節后餐飲業招工需求進一步放大,2月20日至3月2日,已有近2000個商家通過餓了么發布招工崗位,接近春節前一個月的2倍。這些招工需求依然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服務員、短期工等一線崗位最缺人。
為保障外賣供給正常運轉,美團外賣以開工紅包、返崗補貼、“老帶新獎”等一系列獎勵吸引騎手返崗。北京地區望京站長劉金剛告訴記者,“僅北京地區目前就有超八成騎手返崗,我們站點的騎手更是全員到崗”。除了返崗的老騎手外,還有不少來自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加入美團外賣。騎手丁夢遠此前在一家工廠工作,月收入五千元左右,今年在月收入已過萬元的老鄉李然(騎手)的介紹下,于2月14日正式入職。他說:“收入更高、時間更自由,是我選擇加入騎手行業的主要原因。”
不過,同在北京地區的某工程隊工人的返崗速度則相對緩慢一些。負責北京市大興區某舊房改造項目的工程隊工人向記者透露,“我們3月3日剛開工,目前到崗的工人也就10余人,其他工人還在陸續返崗中。”
辦公地在上海青浦區的某民營物流公司今年因為“就地過年”的號召,沒有出現“用工荒”的情況。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積極響應號召的同時,公司還給未返鄉員工發放了500元的補貼,所以年后并未像往年那樣出現人手短缺的情況。目前,包括70多名車隊駕駛員在內的100多名一線員工,已全部正常投入工作,且招工也在同步進行中,目測還算可觀”。
不過,在廣州市開辦原創服裝工作室的陳曦(化名)就沒有那么幸運了。由于與她合作的服裝加工廠員工還未全部返崗,工廠訂單量大加上人手不足,導致貨源緊張。“我只能在網店開啟預售模式,并明確告知顧客付款后15天-30天左右才能發貨,好在服裝加工廠負責人告訴我3月中旬后工廠員工基本就能全部到崗,希望后續上述情況會有所緩解。”
來自河北省定州市高蓬鎮的王森(化名),在今年選擇“北上”求職,目前已在北京市通州區某汽車配件公司入職。他告訴記者,“現在很多汽配工廠都在大量招工,工作機會還算多。我現在先從普工做起,按照車間主管的要求完成當日當月生產任務即可。”
三方合力保障就業
值得一提的是,為推進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1月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關于開展2021年全國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的通知》,包括“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專場活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等多項活動,為勞動者求職就業和用人單位用工招聘搭建人力資源供需平臺,促進市場對接匹配,共同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穩定就業局勢。
張紀南在前述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突出重點,精準施策,在以下五個方面精準發力。一是著力穩定就業崗位;二是著力抓好重點群體;三是著力拓寬就業渠道;四是著力加強職業培訓;五是著力強化兜底幫扶。
“企業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載體,特別是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中小企業,足足貢獻了全國80%的就業崗位,只有企業平穩健康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在創造和提供就業崗位方面的重要作用。”付一夫認為,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并存困境,還需三方合力。
政府部門層面,破解就業難題的關鍵在于穩企業,具體應從減稅降費、發放補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等多個方面發力,并針對就業市場中的弱勢群體制定相關的就業政策,同時要支持自主就業,鼓勵以創業來帶動就業,具體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致力于提供一個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并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勞動權益保護、保費繳納、薪酬等政策制度,以此推動新個體經濟的茁壯成長,更好開辟消費和就業新空間。
企業層面,面對“招工難”問題,企業應從自身做起,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主動尋求業務拓展與轉型,不斷發掘新的增長點,如此方能給員工提供更為優厚的待遇,并不斷吸引更多的人才。
求職者層面,“打鐵還需自身硬”,求職者要努力不斷提升自身知識儲備、業務水平與各方面能力,如此才能擁有更加廣闊的就業空間,進而從容應對眼前與未來的種種挑戰。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