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向資金凈買入229.7億港元,創港股通開通以來新高。據統計,南向資金累計有18個交易日凈買入額超過百億港元,其中有11個交易日發生在今年。
伴隨南向資金的不斷買入,唱多港股的聲音也不絕于耳。自上周末以來,有分析師喊出“南下投資正當時”。南向資金搶籌與機構不斷唱多的背景是,極具性價比優勢的港股核心資產逐漸被內地的機構投資者重新發現。
實際上,南向資金凈買入港股的舉動非常堅定而且持續。數據顯示,從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港股通資金連續22個月凈買入港股。2021年以來,港股通資金已連續11個交易日凈買入額超過100億港元,累計凈買入超過1500億港元,購買力度為歷史罕見。
從近一年來南向資金活躍股名單來看,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等互聯網巨頭備受資金青睞。此外,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低估值銀行股也受到資金關注。1月18日數據顯示,騰訊控股等新經濟股依然是南向資金青睞對象。數據顯示,當日南向資金凈買入騰訊控股54.2億港元,其次是香港交易所和小米集團。
與南向資金大舉涌入相對應的是港股的低估。剛剛過去的2020年,香港恒生指數大幅跑輸美股和A股,估值水平處于低位。AH股溢價指數1月18日收盤報135.69,仍處于高位。
資金總是在追逐性價比更高的板塊,港股核心資產的低估優勢愈發明顯。
半夏投資創始人李蓓在其公眾號上旗幟鮮明地表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現在應該買入H股。”她認為,內地新發基金大多把港股列入投資范圍并放大了港股投資比例,低估值的港股成為大部分基金的理性選擇。
專注于港股投資的上海開思基金總經理胡彥如認為,未來一年港股會受益于與A股深度的互聯互通,并且成為內地權益投資者配置的重要資產。
根據胡彥如的觀察,自2020年以來港股市場發生了兩個重大變化,促使南向資金持續增配港股。第一,科創板與創業板注冊制的推進,帶來了港股公司價值重估的機會。例如許多公司在AH股兩地上市,許多港股公司將其優質子公司、業務板塊分拆在A股上市,這都為相應的港股公司帶來了重估的機會,也讓投資者看到了港股市場原有的錯誤定價及低估值公司的機會。第二,2020年以來,以騰訊、美團、小米集團為代表的大量新經濟公司股價大幅上漲,讓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看到了港股的賺錢效應。
國信證券策略分析師燕翔也表示,2021年港股市場有望系統性重估,獲得更好的表現。其主要邏輯有三:第一,港股市場傳統行業公司估值非常低。在交易復蘇邏輯中,低估值順周期的港股有望獲得更好的表現。第二,隨著人民幣匯率持續升值,預計港股的估值折價會得到大幅修復。第三,南向資金持續增多,其在港股定價權將逐漸提升。
10:13 |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收官:近五成公司... |
23:23 | 2024年度深市上市公司業績穩中有進... |
22:27 | 以點帶面 穩鏈強鏈 2024年度科創... |
22:26 | 出口含“新”量更足!滬市主板公司... |
22:23 | 證監會公布《證券期貨業統計指標標... |
21:59 | 基礎穩、韌性強 滬市主板公司2024... |
21:52 | 澄天偉業:第五屆監事會第三次會議... |
21:52 | 錦波生物:第四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中遠通:第三屆董事會第三次會議決... |
21:52 | 迪森股份:第九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 |
21:52 | 天力鋰能:第四屆監事會第十次會議... |
21:52 | 正川股份: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決議...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